【簡介(Introduction)】
本文介紹瞭24歲就晉升為中國烹飪大師(特一級)的廚界奇才吳永東廚旅加拿大的豐富工作、生活和感悟。吳永東大師身懷蓋世廚藝,縱橫北美餐飲江湖,展現瞭中國廚人的風采和才華,為推動中餐文明的國際化做出瞭貢獻。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ich work, life, and insights of Wu Yongdong, a culinary genius who was promoted to a Chinese culinary master (special level) at the age of 24, during his trip to Canada. Master Wu Yongdong possesses unparalleled culinary skills, dominating the North American culinary world, showcasing the charm and talent of Chinese chefs,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civilization.
矽谷獻藝 廚行登頂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以中國文化人的理想生活觀念來看,望海樓、湖光閣、剩山居、撫月軒、晴雪堂、飲冰室都是詩意盎然的棲息之地,有瞭山珍海味,中國廚師就能紛至沓來。世界上就有這樣一個國傢,在上天的恩賜下,湊齊瞭關於雅居生活的全部想象,這就是加拿大。臥枕北極、拖曳冰山、兩翼汪洋、萬湖鑲嵌的楓葉之國。今天給大傢介紹的就是廚旅加拿大乃至北美大區的中國名廚吳永東。
“Google,twitter,Yahoo……我每年都會去矽谷表演拉面廚藝,谷歌一次給3000美金,這是對我們手藝人的尊重。”中國烹飪大師(特一級)、國際中餐大師、旅居加拿大近三十年的美國金夫味道美食顧問管理培訓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永東是中餐烹飪界的一位奇才。吳永東早年曾在天津旅遊學院和南京金陵旅遊管理學院求學,24歲時通過考核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特級廚師,普通廚師成長為特級廚師,通常要到四五十歲才有機會。吳永東在24歲時能夠成為最年輕的中國特級廚師,可謂是天賦奇才。
“三山巨鰲湧,萬裡大鵬飛。”1995年在親戚的幫襯下,吳永東舉傢移民到加拿大,幫助加拿大在世界烹飪大賽中實現瞭零的突破,獲得瞭三塊金牌。移居多倫多9年後,吳永東於2005年遷居溫哥華地區至今,很多美國人晚年多到加拿大開啟新的人生旅程,對一些美國人而言,加拿大就像是人生的避風港,美國和加拿大一衣帶水,往來頻任,吳永東也不錯過到美國傳播中餐文化文明的機會。“谷歌等矽谷公司非常重視營養健康的均衡飲食,熱量、糖、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齊全,廚師要按照營養配料表操作,色素等添加劑不能用,肥豬肉也不可能端上餐桌,美味的素菜生吃,根莖類菜品多用來煮食,補益健康的水果豐富充足,從腦保健的角度來調配飲食。鮑參翅肚在這裡沒人吃,在國內高價或是物以稀為貴的緣由。”吳永東憑借全球頂尖的廚藝縱橫北美大陸,以美食表演贏得瞭異國他鄉人的喝彩。
拉面北美 掌間舞王
“披襟眺滄海。”吳永東大師能縱橫北美江湖,憑的是過人的本事。中國菜中淮揚菜的刀功最講究,如代表菜文思豆腐,將細若發絲的豆腐絲兒、香菇絲兒、冬筍絲和青菜絲兒融合烹飪,入口即化,鮮味十足,富有層次,是展現淮揚菜刀工的上乘之作。吳永東負笈金陵,在刀功上有非常高的修為,傳統的刀工技藝自然不在話下。“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在北美他還表演瞭氣球上切肉絲,10米長卷面搟的像紙一樣薄的技藝,洋人觀看莫不驚呼“excellent”。吳永東的雙手一粘拉面立刻就充滿活力,雙手一張,這股勁就瞬間傳遞到粗壯的面條上,像是聽到音樂起跳的大象的長鼻子一樣舞動起來,堪稱魔術般的別具風格的掌上東方面舞,搟面到出神入化之境,吳永東會全身舞動,一邊看得入迷的美國名媛不禁都湊上前來親密互動,為這樣獨特的中國拉面技藝喝彩。
“前年膾鯨東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壯。”據公開報道稱,吳永東有十項登峰造極的廚行技藝。這和吳永東在廚藝追求上不遺餘力分不開,他苦練拔絲能一拔一丈長,蒙眼拉龍須面能拉1.6萬餘根,至今保持著世界吉尼斯紀錄。吳永東的蓋世廚藝是眼見為實的,一些青年學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想一決高低,但往往練不成,除瞭吳永東本身的天分外,也源於他愛動腦筋、勤於學習和持之以恒的堅持,“我練完後會想,然後就有提高。”吳永東說。
入甄能煮 贏在世界
因為有著廚行科班高學歷,且懷揣著頂級廚藝資質,吳永東進入北美後,很快加入紅遍半個地球的頂級中餐廚師甄文達(英文名:Martin Yan)的甄能煮(Yan can cook)節目團隊擔任廚藝節目組總監。《Yan can cook》始創於1978年,由加拿大地方電視臺(CHCT-TV)錄制。四十多年來,該節目以輕松愉快的美式敘述方式向全球介紹中國豐富多彩的各地菜式,共播出瞭2000多集節目,分享瞭6000多道菜的烹飪和制作,並引進到中國的港臺及內地的電視臺播出,版權銷售到全球七十多個國傢,成為全球范圍內中國菜烹飪和文化傳播的經典品牌。“甄大師是廣東人,從香港來到北美。我和他合作得特別開心。”吳永東在工作中和甄文達大師非常默契,制作全球化的中餐節目讓他非常有成就感。“Martin的英文好,廚藝、表演、音樂、舞蹈、功夫等都在行,是很和氣的人,很小的小朋友問他廚藝問題他都耐心地教。到聯合國做廚藝表演,一撥人中選的我,拉面廚藝表演非常有娛樂氛圍,人們愛看,取得瞭非常好的效果。”吳永東認為《Yan can cook》對中餐及文化的國際化推廣非常有意義,“將非常普通的肉絲、黃瓜、土豆等中式烹飪的美食帶進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餐桌,簡化的烹飪方式讓人們可以現場學習和模仿。《Yan can cook》倡導的是平和、隨意、便捷的新中餐文化,是應中餐國際化的時代發展起來的。”吳永東說中餐的國際化推廣還可以進一步標準化、模式化,讓全世界更多的人接受。
美式中餐 文化崛起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中餐在北美發展始於一百多年前,在中興名廚甄文達等大師的努力下,今天的美式中餐業發展狀態有瞭很大的進步,如華倌、PAN、道等高級連鎖中餐是美國人運營的,熊貓快餐也發展成為美式中餐的著名品牌企業,為更多人瞭解中餐提供瞭機會。近些年川菜在美國也取得瞭較好的發展局面。“中餐在北美主流市場發展不足。”吳永東用“不服氣”形容瞭自己的感受,“從理論上和營養上來說,中餐是最強的,價格又便宜,但還是不如法國菜受捧。我們有5000年的飲食文明史。”吳永東以北美面條品類市場為例做瞭分析:“美國人很喜歡吃拉面,我們沒把拉面當回事。”吳永東奔赴北美各地做拉面廚藝表演,對北美拉面市場頗為瞭解。“我們要進一步做強工匠精神,做好中式拉面的標準化,深入研究,配餐的牛肉、素菜等美味要講究,調好色澤和味道,推出上乘的拉面廚藝表演,讓中餐拉面發展成為北美中餐市場的優勢品牌。”吳永東認為中餐拉面品類在北美市場是潛力股。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吳永東的付出有瞭收獲,一些公開資訊報道瞭吳永東的廚藝在主流市場有瞭品牌效應。
中餐國宴 旺銷北美
“大海水無邊,魚龍萬萬千。”很多中國廚師到北美後,因為市場環境不同,一些人要麼全面向西式中餐靠攏,要麼疏於練習傳統技藝而至功力不如在國內時。吳永東難能可貴的是迎接新環境的挑戰,不改推廣中餐文化的初衷,在廚藝上越練越精,而且在菜品研發上融合吸收瞭西餐的精華,研發出擊節嘆賞的美食作品。如吳永東開發的中西合璧的米其林國宴,就亮相瞭諸如瑤池仙境珊瑚蝦(Yaochi Wonderland Coral Shrimp)、魚子醬秦王象拔蚌(Caviar Qin Wang Geoduck)、芒果山楂金沙澳帶子(Mango Hawthorn Scallops)、海膽擔擔面(Sea Urchin Dan Dan Noodles)、濃湯菜膽牙簽翅(Toothpick Wing with Vegetable Gallbladder in Thick Soup)、皇帝蟹腿芙蓉燕窩(Emperor Crab Legs and Hibiscus Bird's Nest)、果味珊瑚深海鱈魚(Fruity Coral Deep Sea Cod)、松茸羊肚菌豆苗尖(Matsutake and morel bean sprout tip)等一系令人贊嘆不已的佳肴。根據溫哥華的餐飲市場行情,吳永東以蝦類美食為核心,研發瞭溫哥華蝦四吃四款爆品:金沙斑節蝦、牛油蒜蓉粉絲蒸斑節蝦、美極醬油爆斑點蝦粉絲煲、避風塘炒斑點蝦等。出身於中餐國宴體系,吳永東對國宴菜的研發和推廣充滿熱情,還研發瞭金夫國宴等一系列讓海外華人和食客贊不絕口的國宴菜品。接受過中西合璧的餐飲業學習和實踐,吳永東在菜品色彩表達上運用得出神入化。一盤芒果山楂金沙澳帶子以綠線條牽引食客的視線,美味菜品隨著絲線鋪開,綴以白色瑩點,烘托出生態、自然、健康的美食氛圍,展現瞭吳永東的匠心烹飪。吳永東在融合菜烹飪上非常善於運用色彩表達前衛的烹飪理念,讓菜品成為色、香、味、型、態合一的藝術創作,菜品融入整體的宴會氛圍中,食客快樂舒暢沉浸式的感受美食帶來的美妙感受。高超的廚藝讓吳永東名冠北美,高端餐廳菜品設計邀約不斷,吳永東團隊推動北美中餐業發展到瞭新的高地。
中國味道 道德守正
早在100多年前,美國就開啟瞭“廚房革命”。發展到今天,美式廚房裡各種先進的烤爐、蒸箱、炊具等泛智能設施裝備非常先進。“東騖大海兮縈如繚紳,南方炎炎兮火之所宅。”今天,中式廚房的裝備與發達國傢日趨同步,但專業的中餐廚師還是憑手藝闖天下。“炒鍋沖著客人。”吳永東說中餐要走向世界有些廚行習氣還是要做入鄉隨俗的調整。“中餐有炒、炸、烤、熘、焗、爆、鹵等各種烹飪技藝,有些按現代烹飪理念來看並不健康,而且有些外國人不懂中餐。中餐進入北美主流餐飲,從前廳到後廚,從菜單到樂單,從色香味搭配到文化傳播等都要做全方位的設計和考量。米其林餐廳也隻有二三十個菜,但做得很精,讓客人吃得很滿意。”
在最新的中美峰會上,老拜請吃的工作餐,白宮餐單記下瞭這次的菜品:Herbed Ricotta Ravioi,Artichoke Crisps,Tarragonicon roasted Heritage Chicken,Carolia Gold Rice Pilaf,Charred Broccolini Brusselsicon Sprouts,Almond Meringue Cake,Praline Buttercream,Concord Grape Sauce等菜品,這其中的一份Carolind Gold Rice Pilaf讓亞洲餐界頗為關註,翻譯成中文就是卡羅萊納金米飯。“現在外國人也很喜歡吃中式米飯,如傳統炒飯和糙米飯、墨魚汁飯等,生態健康,鮮味兒足,外國人非常喜歡,餃子、蝦餃、燒麥、叉燒包、澆汁臊子面等外國人看著舒服吃著美味,非常受歡迎。”近三十年來,吳永東考察北美餐飲業後認為中餐比法餐好得多,而且今天的外派中餐廚師都是在烹飪學校接受過科班教育的,有很好的烹飪學、營養學和食品學功底。“現在的高級廚師在簽證等待遇上和計算機行業的工程師是一樣的,認認真真地做好烹飪是能得到西方社會的尊重,中國人闖世界堂堂正正做人是第一位。”
原味中餐 融入北美
“方舟被大海,萬騎紛縱橫。”作為少年得志的國際中餐烹飪大師,如果吳永東不出國,今天的吳永東在國內應是一位聲名卓著的烹飪名師,桃李滿天下,開著品牌店,舉手投足間影響餐飲業發展的風向。“我們在國外不是為瞭利益。發財不發財、成功不成功不是最重要的。”吳永東言語之間透露出中國手藝人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在國外要推廣中國菜文化,要傳播中餐的生態、健康、文明的主旨。一些中餐適合中國人吃,一些適合西方人吃,要分清楚。加拿大是移民國傢,多民族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一條街上能吃遍世界各地美食,而且盛行原產地風味,堪稱‘美食聯合國’。今天中餐的美味在北美評論界無可挑剔,要進一步做好市場,還要在衛生和流程上做得更好。國外有很多聰明的人,也有各種機會,是值得來的。”吳永東說自己常回國內帶徒弟參加中餐界比賽,“希望能為國傢做點事。北美中餐業是有發展機會的,我們也比較瞭解。”
2013年以來,中國頭部餐飲品牌開啟瞭國際化之旅。中餐在北美繁華都市開業的時候大張旗鼓聲勢浩大,十年過去瞭,頭部餐飲品牌在北美發展落寞,要麼關門謝客,要麼苦心孤詣地經營著,日子過得並不容易。“中餐大品牌進入北美和中餐廚師打工開店不一樣,在唐人街開店和在繁華街區開店業也一樣。進入北美市場要和在美中餐界及移民做好充分的溝通,北美主流社會的情況復雜,得有深入的瞭解。”吳永東認為本土中餐國際化要充分融入當地文化圈,做好研究、重視品牌、著眼長遠,這樣中餐國際化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吳永東十幾年前在北美創建瞭自己的品牌,且經營得很出色,新推出的ICHINA品牌以愛中國為主題推出香港和山西風味美食,以生態、健康和高品質為運營理念。“感謝祖國的培養。”吳永東心懷感恩,志存高遠,一如既往地為中餐文化文明做好國際化傳播推廣,在這項事業上建功立業,做出瞭不凡的貢獻。
後記一:入冬以來,是北京吃魚火鍋的佳季。北京通常以東北冰封湖魚為魚火鍋美食的上品,寒帶冰封湖魚鮮味足、腥味淡、肉質好、回甘綿,這樣的特產供不應求。北京市場上不缺魚,但是高品質的冰湖鮮魚是一魚難求,北京人是饞魚鮮的。加拿大國境逐漸延伸至北極,湖泊數量超3萬個,大多數位於寒帶,北京人的楓葉之旅完全可以加上“冰湖魚鮮美食”項目,這對饞冰湖魚鮮的饕餮之徒是以慰平生的盛事。湖泊像是地球溢出的眼眸,隱藏著大自然和生物的許多奧秘,興趣紀錄片團隊還可以開展相應的科考研究拍攝之旅。
後記二:從世界奢侈品地圖來看,寒帶人在制造奢侈品方面有與生俱來的動力與追求。加拿大雖是年輕的國傢,在奢侈品牌的發展上也卓有成績。如Always in Vogue,Canada Goose,Roots,冰酒等。中餐要在北美大區向上發展可以探索與這些奢侈品牌經營者合作,尋找合適的發展路線,現如今,國內餐飲品牌聯名發展如火如荼。
後記三:西方肉食者眾,一些人士飽受肥胖的困擾。中國美食中有很多瘦身食譜,吳永東大師也對此有研究。有一些中國美食本身就是蘊含著減肥智慧的,如梅菜扣肉,梅菜吸收瞭肥肉的脂肪讓整道菜變得肥而不膩非常美味。中國有非常豐富的幹菜系列,這些都可以作為減肥食譜的參考菜。吃幹菜是有助於減肥的,中國有很多地方的居民因為常吃幹菜而有效控制瞭身體的脂肪。當然,對西方人而言沒有這樣的古老的飲食傳統,也有礙於科學觀念,是不好接受的。
後記四:語言能力。很多西方人模仿中國人說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中國達人模仿西方人總覺得差點意思。西方是拼音文字,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瞭更強的音韻感受和表述能力;中國是象形文字,在對事物和情景描述上精益求精。兩者對人的思維和表達有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影響。中國人要學好西方語言,可以嘗試多閱讀英文報刊,從生活、文化和情境中學習,這樣提升得快。
後記五:吳永東大師用“不服氣”三個字形容瞭在北美市場大區面臨的挑戰。吳永東大師少年得志,有著更為遠大的人生理想追求。以吳永東大師關註的中餐拉面品類為例,拉面技藝表演萬人空巷滿堂喝彩,但創建拉面館品牌是完全不同的知識體系。學到頂尖的拉面技藝和創建拉面品牌需要的基本條件不同,如北方有很多身懷蓋世技藝的高人,南方有很多名不經傳的老板腰纏萬貫,一個人掌握技藝和創造財富是不同的事業領域。 手藝人的追求不能以財富衡量,變通思維,尋找新的方式和途徑,可以做出更大更好的貢獻。
後記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華人華僑做出瞭卓越的貢獻。一方面註重投資國內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傳播中華文明文化,讓中國經濟更好地對接世界。是有功績的。
後記七:西方的愛情文化從一誕生就和美食密切相關,如亞當夏娃偷吃的蘋果。中國愛情見諸於《詩經》中的“思無邪”的描述中,代表性的美食並不多見。盡管在愛情美食文化上有如此大的差異,但東西方人在愛情觀念上是相同的,都欣賞卓越的才識和氣質。
後記八:現代復雜的金融體系起源於北美。從金融業經營的風險上來看,農業對應儲蓄,有非常穩定的增加,但跑不過通貨膨脹;畜牧業對應基金,略有風險但增長速度快一些;航海漁業對應股市,周期性的大風大浪影響著市場的發展。資深人士指出,餐飲業經營也是有周期的,中餐國際化順勢而為會取得更好的經營業績,但東西方民族的思維還是有不同的地方,要理解彼此是很費勁的事情,這需要餐飲人在文化傳播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後記九: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卡爾·拉格斐被稱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在業界他既是服裝設計師,又是模特,成名後還成為品牌創立者,秀場上帶著教子一起走貓步給全世界留下瞭非常精彩的印象。國外葡萄酒圈有一句名言:“如何釀出一杯葡萄酒,得你的爺爺爸爸都是釀葡萄酒的。”這樣的全方位投入式經營事業和品牌的全能型專註精神是值得餐飲界借鑒的。
後記十:從姓名上來看,中國人姓前名後,西方人名前姓後。中國人更多地強調集群概念,廚師做飯是給大傢吃的,這樣的觀念讓中國廚師更好地照顧大傢的胃口。正如吳永東大師所說:“中國菜不適合西方人的就不要給西方人吃,給西方人吃適合他們口味的美食。”如今,吳永東大師說話會夾雜一些英文,融入北美生活區,融合東西方文化,也更好地在北美大區講述中國人的餐飲故事。
補記:“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世界上寒帶地區和民族多盛行鬥酒文化,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富有內涵,中國的品酒文化、鬥酒文化和酒宴可以引進到世界寒帶地區交流和發展。
備註:中美飲水上有東熱西冷之爭,專傢建議不宜飲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