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典小吃:炸米泡子
轉瞬之間,時間已經進入農歷的冬月,再有一個多月,人們就將迎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農歷春節,隨著節日的臨近,石首的大街小巷似乎也發生瞭細微的變化,一方面,采買過年物品的人流車流似乎顯著多瞭起來,再一方面,一些平常看不到的場景也出現在人們面前。昨天,小編就在石首的大街之上看到許多年前的美食制作神器--炸米泡子現場,感受這久違的溫馨場景。
五六十年代的人們,還處在物資匱乏的時代,大多數人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更不用說能夠買得起零食,話雖如此,每當新年臨近之際,傢傢戶戶還是會在傢中準備一些小吃,以備有親朋客人來臨之時招待。所以,那個時候,農村傢庭之中最為普及的小吃,莫過於自己制作的苕皮子、炒花生、麻糖或者米泡子......
而在所有這些小吃之中,最簡單也最普及的莫過於米泡子,每年臨近春節之際,總是會有專事炸米泡子的師傅,挑著行李來到傢門前擺攤,這個時候,傢傢戶戶都會口口相傳,紛紛擁上前,從傢中的米缸裡舀出一杯米,加工成米泡子,一來給傢中的孩子嘗鮮,二來也為傢中準備一些小吃待客,至於,炸米泡子的師傅所收的費用,有錢的一鍋給五分錢,沒錢的就多給一點大米抵錢。
每當這個時候,現場總是會圍滿一大群孩童,羨慕得口水直流地看著師傅操作,一杯大米倒進鍋中,再入進一點點糖精,然後炸米泡子的師傅一手搖著鐵鍋,一手拉著風箱,那紅紅的火苗將鐵鍋烤得滋滋地響,直到設定的時間一到,師傅提著鐵鍋來到擺放好的長袋子前面,準備炸響,這個時候,圍觀的孩童或者成人,都會捂緊耳朵,唯恐那一聲巨響震壞瞭耳膜。
師傅理順裝米泡子的口袋,腳踩著鐵鍋,一手拿著一根鐵棒,敲擊鐵鍋柄,這個時候一聲巨響,鍋中的大米就會神奇地變成一粒粒飽滿的米泡,沖擊口袋之中,一杯大米轉瞬之間變成一大袋甜甜的美食,孩童們也一擁而上,爭搶著抓上一把品嘗,那熱氣騰騰的現場,那甜甜的米泡,就能夠將現場氣氛烘托到最高點,人們一個個臉上樂開瞭花的樣子,恰如現在就在過年。
現如今,人們經濟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什麼零食,隨時都可以買到,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小吃,風味不一特色各異的美食,讓如今的孩童再也不用等到過年時才能夠品味。也正因為如此,恰如那種古老的炸米泡子的現場,人們再也難以看到,偶爾在城區的大街小巷,看到這樣的攤點,內心深處也會湧現一種親切之感,熟悉之感,從而圍上去觀看。
能夠在當今時代,看到這古老的炸米泡子現場,不能不說是一種奢望,雖然周圍少瞭許多圍觀的孩童,雖然這一款美食不再是人們傢中唯一的小吃,雖然這樣的場景似乎給人一種落後的模樣。但是,對於那些中老年人來說,能夠勾起腦海之中的記憶,重溫童年時期的夢想,絕對是一種最美好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