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人嗜味之偏,如刘邕之疮痂,僻谬极矣。予所闻亦有非人情者数人:国初名僧泐季潭,喜粪中芝麻,杂米煮粥食之。驸马都尉赵辉,食女人阴津月水。南京内官秦力强,喜食胎衣。南京国子祭酒刘俊,喜食蚯蚓。——明陆容《菽园杂记》
有言道“五谷者万民之民”,可世上有一部分人除了日常吃饭食外还会以一些其他的物质为食,他们便是不被人所熟知的异食癖患者人群,他们的这种行为通常是由于身体内某种微量元素的缺失而致。异食癖由来已久,在古代就有古人嗜痂、食香灰等例子。印度也曾有一男子有此癖,拿“砖头”当主食,自十岁始,已连续吃了20年,连家中墙壁都被啃得面目全非。
砖头亦可作饭食
曾在网上走红的拉姆马森已经30岁了,只是印度的一名普通农民,是位十分典型的异食癖患者,蓦然走红得益于他这个异于常人的饮食习惯。“有人以砖头为食”,如果不是他的出现,你可能永远不会相信这件事。事实上,砖头与水泥自从他十几岁时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就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于他而言,寻常人普通的饮食不过是“充饥”,砖头与水泥才是“解馋”。
据周围的人说,拉姆马森每日所食砖头水泥可达三公斤之多。他家里的墙壁几乎已然被他啃食得面目全非,各亲友家的砖头也多遭他荼毒。出于“馋虫”的驱使,他后来甚至到工地捡拾多余废弃的砖头来吃。有人粗略地计算过,他二十年间所吃的砖头水泥足以建造一幢房屋。常人肠胃脆弱的连日常饮食都需谨慎万分,可二十年的吃砖头水泥经历竟并没有对拉姆马森的身体机能产生损伤。他的牙齿与肠胃都十分健康,与平常人无异。他后来的走红这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经专家解释,与常人相比,拉姆马森的胃壁要厚许多且胃酸分泌的也多许多。拥有这样强大的胃或为他能将在这些年来的砖头水泥消化成功的原因。
异食癖者的“财富密码”
发现人们对自己吃砖头惊异不已,拉姆马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开始在公共场合对吃砖头进行表演,并试图以此赚取资金。他的做法非常成功,人潮往来络绎不绝,不少人为他所吸引前来付费观看他的现场吃砖头表演,甚至有看客专门为他提供砖头只为看他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说的嗜砖头如命。这让拉姆马森豁然开朗,田间辛苦劳作30载,竟不知赚钱原来如此容易。
以这种方式赚钱甚至赖以生活的不止是拉姆马森一个人。后来还演变出了为引人注目而刻意以吃普通人吃不了的东西为噱头而进行视频拍摄和视频直播来实现流量变现的现象级范式。国内某知名短视频软件上就有许多跟他相似的人,他们吃玻璃、吃生肉、吃泥土甚至吃其他惊世骇俗不可食的物质,只有没吃过,没有吃不了。这种“行为艺术式”的表演非常吸睛,总是能成功地赢取喝彩与打赏。
难道世上的异食癖真有如此之多?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与普罗大众饮食嗜好正常的相比,他们显得尤为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正是社会生活中人出名的首要条件——人的记忆总是偏爱于特别的人。所以会有人依附于这一份无需劳动更不费脑力的特别,热衷于扮演异食癖者。无论他们到底是不是异食癖者,自视频被点开以后成功获取热度后,他们便真正是了,毕竟这是他们的工作,也需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不至于让观众一眼看穿。他们装扮成异食癖者在镜头前表演,像是一群小丑。“表演”仿佛没有了界限。
在现如今这个流量为王的网络快时代,以各种方式来赚取眼球夺人注目成为了新的生财之道。这样的以各种方式获取热度以达到流量变现的方式在现在甚至成为了一种典型的获利手段。外形条件优越的以形象取胜,专业知识过硬的以内容为王,而一无所有的则以一些“行为艺术式”的表演夺人眼球。异食癖本身并无过错,只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如拉姆马森般靠表演异于常人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而走红、赚取金钱、甚至以此为生的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或许值得我们反思。
结语
不需动脑的娱乐形式的解压效果虽然显著,可这种娱乐方式正在使我们潜移默化下逐渐丧失思考与判断的能力。由此,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应至少为自己的大脑留出更多的空间来思考,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提升自己与充实生活上。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有些辛苦,但是值得。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干锅麻辣土豆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