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犁
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長江風醞商學院院長、酒類戰略專傢
白酒產業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產業,其市值是傳統中藥業的6倍、陶瓷業的2倍、茶業的近10倍,其歷史發展沁潤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白酒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下,一年一度的寒冬時期來臨,正是添衣取暖過冬的日子。詩人雪萊曾說:“冬天到瞭,春天還會遠嗎?”自然的冬天在3個月後就會過去,但行業春天的到來至少需要16個月、26個月、乃至36個月。
但要相信,隻要大傢努力,行業的春天自然也會來臨。我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多添衣服,防禦宏觀經濟帶來的壓力,有效應對行業帶來的挑戰,懷揣希望之心,等待春天的到來。
宏觀巨變、產業調整
“冬天”會有點冷
環顧當今世界格局,我們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白酒行業面臨著自1989年、1998年、2013年三次中國酒業調整以來,很有可能是比過去三次更大的一次產業調整,甚至可能是最長周期的調整。
今年渠道端幾乎除茅臺以外所有的名酒主品牌價格倒掛,這是今年大傢感到最大的痛點,這個時間可能會持續2-3年。渠道商情況固然困難,今年很可能一半的酒商都存在不盈利的情況,甚至80%的超商也都可能出現財務赤字。
因為白酒產業正在步入從增量發展為主到存量發展的階段,過去高速增長走向中低速發展,也從掙大錢、掙快錢轉向掙慢錢。
過去幾十年,在基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拉動下,中國酒業走出瞭上半場20多年的繁榮,享受到瞭改革開放帶來的時代發展紅利。總而言之,中國酒業黃金、白銀時代已經過去,“上半場的路,走不到下半場”,必須另辟蹊徑,必須尋找新的方向,一起守望春天。
不禁要問,酒還能做嗎?還有機會嗎?我的結論是肯定的。如果能,未來該怎麼做?
第六次浪潮是低端崛起
酒商備好三件“衣服”過冬
從經濟周期維度來看,目前中國白酒正處於第三波發展期的第五次與第六次浪潮過渡的調整階段,呈現出高端酒出現價格回撤(A-)、次高端從原有價格向下浮動20%(B-)、低端酒增長(C+)的特點。
第六次浪潮會導致低端崛起,C+是未來市場最大的增長點,原因有兩點:
第一,整體物價水平線會向上移動,社會最低成本門檻會提升,意味著低端平均線向上延伸。第二,90後消費群體日漸成為主體,消費概念、特點、場景發生改變,休閑化、場景化、個性化消費會大量出現,人均喝酒量減少、喝酒頻次會增加、喝酒場景會增加。
基於宏觀環境和行業變化的分析,我認為目前面臨著一定的壓力,但還不是宏觀、產業最困難的時候,預計後年下半年可能會是最困難的時候。酒商朋友想要發展,就需要探討新的模式,創新品牌文化、創新渠道、創新傳播模式形成的新營銷。
所以,面對冬天來臨,酒商需要添加衣服過冬,而這三件“衣服”必不可少。
第一件“衣服”:調整結構,保存實力活下去。酒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砍砍”,凡是沒有未來的產品砍掉,凡是不盈利且沒有希望的項目砍掉,凡是不盈利、不創造未來價值也不是企業正能量的組織人員砍掉。第一件“衣服”在未來3年之內都奏效。
第二件“衣服”:抱團取暖,聯合圖存。在當前環境下更應該強調抱團過冬,共同攜手應對困難的市場環境;聯合圖存是以合作提升抵抗力,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困難的最佳方法,也是企業生存之道。
第三件“衣服”:做強自己,練好內功。目前環境下,對酒商而言並不是戰略擴張的時機,而是戰略收縮,以考察學習、交流的形式,進行新的戰略選擇。同時,調整策略重構企業經營模式。例如,不斷加強思想學習,提升認知;積極考察市場現狀,尋找能與未來對接的新項目;選擇新的合作夥伴,攜手共贏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