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5點,天未明,第一鍋缸爿餅已經烤得金黃松軟,63歲的店主孫衛東將冒著熱氣的缸爿餅一個個鏟下鐵板,碼放整齊後蓋上棉佈保溫。
東方剛泛起魚肚白,食客們便紛紛湧來。這傢店位於南通啟東呂四港鎮建設新村旁的巷子裡,68歲的張先生坐到瞭店裡唯一一張客桌上。“幾十年瞭,我天天來這裡吃餅,風雨無阻。”傢住天福傢園的宋女士一下子打包瞭35個缸爿餅帶走,“我傢離得遠,但傢裡人就認這一口,所以我每次都多買一點,第二天自己熱一下一樣香。”孫衛東笑著介紹,“看那位80歲的大爺,天天3個缸爿餅,牙口可好瞭,他還常常帶些朋友來光顧……”孫衛東對這些顧客如數傢珍,顧客們也對店裡的缸爿餅贊不絕口。“這傢的口味最地道,我們呂四人就愛這一口!”
揉面、抻面、撒蔥花、搟面、切塊、蘸糖稀、貼芝麻……孫衛東的弟弟孫衛軍是店裡的面點師傅,他手法十分嫻熟,將一個個餅坯拋向盒中,孫衛東則將最後過好水的餅坯拍上鐵板,一塊鐵板整齊碼放32個餅。少頃,轉動旁邊把手,一整個翻過去,再將餅面上的芝麻香味烤出,缸爿餅牢牢貼著鐵板不曾掉落。五六分鐘後,一鍋香味四溢的缸爿餅就出爐瞭。
和孫衛東兄弟一同忙碌著的,還有正在揉面團的鬱國榮,他是孫衛東的三舅哥,也是這傢店的上一任店主,偶爾有空會回店裡幫忙。鬱國榮介紹:“我們傢做餅是從我爺爺開始的,早年間還是貼在桶爐裡烤制,40年前改成瞭這種鐵板烤制,效率更高瞭,口味也更穩定。”
為照顧不同客人的口味,店裡還會定制蘿卜餅、蔥燒餅、對酥等。“其實可以統稱為缸爿餅,就是包的餡料不同,比如酥裡面我們會放醃制加工過的生豬油等,老呂四人的吃法是兩個缸爿餅夾一根油條,就著一壺茶水吃早點。”孫衛東指著店裡的價目表說,“我們店裡的缸爿餅口味地道、價格實惠,所以店主變更、店址變遷,老顧客依舊會趕來捧場。也許將來這傢店會傳到我侄子手裡,希望他能延續好這門手藝,守住記憶中的味道。”作者單位:啟東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張媛媛 沈凡傑 袁陳宇 媒體選稿編輯:李俊鋒 (知名文化傳媒人、新媒體運營師、高級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