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个央企财团,其中,中信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总资产均超过10万亿,堪称是中国最顶级的两大央企财团。
在5月份,中信集团和招商局集团这两大顶级财团先后入渝,加码投资重庆。
PART.01
中信集团是由荣氏企业家主荣毅仁于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创立的,是中国头部综合性企业集团,综合实力强劲,总资产规模超10万亿。2023年,中信集团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第100位,并且已经连续15年入选世界企业500强。
中信集团旗下有证券、银行、人寿、重工、国安、建设、机电制造、物业、出版社、网络等170多家子公司,包括亚洲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中国最大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以及中国七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信银行,中国三大基金公司之一的华夏基金等等。
5月17日,“信渝同行,成就伙伴”中信助力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专场联合路演暨特资联盟启动仪式在重庆举办。中信集团与重庆在多领域再次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400亿元。
中信九公司(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中信金融资产、中信城开、中国国际咨询、中信百年资产)共同为重庆组建了特资联盟,助力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
PART.02
招商局前身是北洋时期的轮船招商局,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家股份制公司。2023年,招商局总资产约13.6万亿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75位。
如今的招商局集团拥有上市子公司27家,其余实控和投资公司达1100多家,旗下子公司包括招商系的金控、银行、港口、轮船、海通、证券、公路、创投、人寿、健康等等。
5月22日下午,重庆市人民政府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招商局和重庆将在共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PART.03
自从去年3月国资委和重庆举行“央地携手合作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共建现代化新重庆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央企和重庆一起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今年3月以来,央渝合作再掀高潮。除了中信集团和招商局集团两大顶级财团以外,还有中国物流、中国商飞、中国中车、国药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等众多央企先后入渝,与重庆在多方面达成了战略合作。
另外,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融资租赁公司和中民信联公司等一些央企子公司也纷纷从沿海迁入重庆,助力重庆发展。
此外,重庆南岸和渝中区已经先后举行了央渝同行发展对接系列活动,签约落地了大批项目,两个区的签约投资金额合计约965亿元。
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央企加码投资重庆,将有更多央渝合作项目将持续落地。
PART.04
重庆为何被央企偏爱?
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重庆被中央赋予了一系列重大使命。
前不久,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并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为西部地区在新起点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也为重庆发展指路引航。
根据重庆最新发展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总纲领;打造“两大定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和建设“两中心两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战略支撑。
央企纷纷加码重庆,既是跟随国家战略,同时也是基于重庆的多重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央渝合作拥有广阔的空间。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构建起对外开放的立体通道体系。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凭借重庆的开放优势“走出去”。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多个利好政策在重庆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重庆的政策优势找到发展新空间。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重庆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创新成本等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重庆拥有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升至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7%;笔记本电脑产量全球占比接近一半,连续10年全球第一;己二酸产量世界第一,氨纶产能世界第二。重庆港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央企投资重庆的各类项目,重庆都有实力能承接得住。
重庆计划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如今的重庆正朝着目标大踏步向前!希望更多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渝投资、创业、定居,一起拥抱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