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一些傳統小吃發展成商標並成為老字號,這或許有利於傳承傳統美食制作工藝。
01
下塘集燒餅
下塘燒餅是安徽合肥傳統名吃,相傳起源於漢代,揚名於晚清,現已成為合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塘集燒餅則是合肥的著名小吃店,招牌特色就是“下塘燒餅”。下塘集燒餅位於合肥蜀山區馬鞍山路130號,被安徽省商務廳授予“安徽老字號”稱號。
下塘燒餅的制作用一句順口溜就可以概括,“幹蔥老薑陳豬油,牛頭鍋制反手爐,面到筋時還要揉,快貼快鏟不滴油。”看似簡單實則講究,和面、揉面均有一整套工序流程和標準,面揉到筋道後還要繼續揉,烘烤的時候使用的是穹形吊爐,爐壁懸在炭火的上方,讓熱度保持均勻,這樣制作出的燒餅酥脆可口,冷卻後也不會變硬。他們傢的鮮肉餡燒餅也很不錯,柔和松軟的面餅,包裹的鮮肉餡,咸鮮適中,肉香濃鬱,非常美味。
02
廬江小紅頭
廬江小紅頭又名油糖燒賣,也是一道安徽省地方特色的傳統名點。因外形如盛開的石榴花,頂端染一點紅而得名。始創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迄今已有141年的歷史。2009年,入選巢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紅頭通常用面粉、蜂蜜、白糖、豬油,再加少許桂花、金桔、青紅絲、豆粉等原料制作,成品油糖滋潤,色澤金黃,香甜酥松,細膩無渣。
制作方式百餘年來也在不斷改變,起初是在油糖燒麥基礎上,將桂花加進面粉,搓成一個個小圓蒸熟。後對制作工藝進行瞭改良:將面粉制成大饃,剝去饃面皮,再將饃心削成饃屑,再加入白糖、新鮮豬油、桂花、金桔餅、紅綠絲、核桃仁、豆粉等攪拌均勻,制成拇指頭大小的蟠桃形,並在頂端點上楊梅紅,用旺火蒸熟即可。
03
朝陽門鍋貼餃子
朝陽門鍋貼餃子創建於1988年,迄今已經有35年歷史瞭。這傢鍋貼在巢湖幾乎傢喻戶曉,是很多人會推薦給外地來的朋友的必打卡美食。早晨的朝陽門市場是很熱鬧的,裡面有許多早餐攤子正火熱營業,在這些攤子中攤最火爆的就是鍋貼餃子,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排隊等候剛出鍋的鍋貼餃子,在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的氛圍中開啟一天的時光。
朝陽門鍋貼個頭大,皮薄肉多,肉餡飽滿多汁,外面泛起一層黃油色,下面一層硬硬的焦色。外層酥脆,內餡柔軟,雙重口感。餃皮的焦香和濃鬱的肉香混合在一起,在口腔裡四溢,滋味濃鬱,再蘸點醋吃起來油而不膩,讓人越吃越想吃。難怪巢湖的朋友傾力推薦,這傢鍋貼餃子陪伴瞭一代人的成長,希望這個好味道能一直延續下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