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上面這兩種晚餐風格,你會更喜歡更羨慕哪一種呢?
相信大多數人,更希望自己的晚餐可以是色香味俱全的,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年輕人的晚餐卻是拋棄瞭美味與健康,選擇瞭方便與快捷。
上面這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晚餐,是江蘇一個女子曬在網上的,看著就很誘人的紅燒帶魚是與婆婆同住時的晚餐。
清湯寡水的香腸土豆粉是該女子與婆婆分開住後的晚餐。
該分享一經發到網上就引起很多網友的共鳴,大傢直呼太真實瞭!
在我們的父輩,兒子成傢後大多會單獨蓋一處新宅子,那麼兒媳進門後自然不會跟著公婆同住。
但是在當今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年輕人與公婆同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大多數情況是因為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節奏快,無暇照顧孩子,便請長輩來幫著料理傢裡的事情,自己好專心投入工作,掙錢養傢。
所以,很多公婆到瞭該退休的年紀,卻換瞭一個崗位,成為年輕人的保姆,自然要承擔起一傢的一日三餐。

親手做一日三餐對年輕人來說,是十分占據時間和精力的麻煩事兒。
他們寧願省出這些時間來看一集電視劇,打一局遊戲,也不願意每天圍著鍋碗瓢盆打轉。
因為與自己動手做相比,年輕人眼裡有很多可替代的選擇,比如嘴饞瞭就出去吃一頓,或者拿起手機點一份外賣。
可是上一輩的老人習慣瞭自己動手,一日三餐在他們看來不是任務,而是每日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每當公婆來瞭,年輕人們就瞬間覺得自己傢的夥食水平提升瞭好幾個檔次。

江蘇女子的晚餐,對比之所以能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是因為慢慢地大傢也逐漸意識到年輕人的飲食現狀。
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難得有點放松的時間,實在不願意拿來做飯,這樣一來就越來越依賴外賣和快餐。
他們明明知道那樣的飲食是不健康的,可是依然趨之若鶩,甘之如飴。
不是他們真的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隻是在他們的思想意識裡,做飯這件事早就成瞭一種累贅。

所以想要改變年輕人的飲食現狀,就得改變大傢對於一日三餐的看法。
換個角度想一想,與傢人共進晚餐的時光也是十分難得的。
如果白天大傢各忙各的,晚上吃飯胡亂講究,然後又是各忙各的,你捧著你的手機,我抱著我的電腦。
這樣的傢庭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傢庭,說到底也是一個小型的群居生活,既然不是孤身一人,那就少不瞭交流。
而共進晚餐,是一傢人最值得珍惜的增進交流促進情感的機會。

一頓將就的晚餐,舍棄的不光是美味和健康,還有傢人之間的情感。
不如嘗試著多多下廚,與傢人分享親手烹制的美味,在滿足與贊美中得到更高質量的放松與舒適。
幸福的生活,就應該是基於一日三餐的美食,點綴於傢人之間的笑顏,在這充滿煙火氣的尋常日子裡,感受情感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