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酒最早出現在明朝,雖然也屬於皇室貢品,但是醬香型酒是到瞭1910年代才聲名鵲起的。1915年,貴州省遵義仁懷市的茅臺酒已經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那個時候的世博會)中獲得金獎。
1934~1935年,正處於低谷的紅軍到達貴州省遵義,凡是不排斥吃辣的人,不管是湖南人、湖北人、江西人還是廣西人,喝瞭醬香型酒後都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後,醬香型的茅臺便成為國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躍而成中國最高檔的酒,同時躋身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另外兩個是白蘭地和威士忌)。
2016年,醬香型酒按照銷售數量(公升)算,僅僅占中國白酒銷售額的9%,而這不到10%的醬香型酒卻撐起瞭中國白酒30%的銷售金額——品味決定價格。(當然,為瞭獲得復雜的低揮發度酯群的酒體,醬香型酒的釀造工藝本來就比其他香型的酒更加復雜、考究,制作成本自然就高很多。)
2017年開始,濃香型白酒的經銷代理商感受到越來越飽和的市場壓力,其根源就是醬香型酒消費的不斷擴張。
市場上各酒類的平均價格是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也從供需定價層面上反映瞭中國人飲酒品味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