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粒米,
我們要珍惜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瞭幫助同學們瞭解糧食的重要性,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好品德,12月5日,一年11班開展瞭豐富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活動從一場別開生面的“傢長課堂”開始。陳梓言媽媽以“小小一粒米,我們要珍惜”為題,和同學們一起認識糧食,講述瞭糧食的種類,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讓同學們時刻銘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堅。活動中,同學們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要養成節約的好習慣,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先用小杯小勺取適量大米倒入淘米盆,加入適量潔凈水,用手輕輕攪拌淘洗。不能使勁搓哦……”勞動課堂上,班主任楊老師教大傢淘米與煮飯,看,同學們聚精會神的聽著,學的可認真瞭,爭取回傢當個煮飯小能手。
接下來,是激動人心的時刻——自己動手包米粿。為瞭活動能夠順利開展,老師、傢長都做瞭充分的準備,特別是黃欣悅媽媽炒好香噴噴的餡兒和熱騰騰的米粿皮帶到學校與同學們分享,班主任楊老師化身成教同學們包米餜的“老師”,耐心指導,手把手教學。將米粿皮搓圓,再壓成餅的形狀,捏成一個小碗一樣的形狀,把炒得香噴噴的餡兒放到片兒的中心,對折捏緊,壓出漂亮的小褶子。
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動起手來,包得有模有樣,活動現場傳出陣陣歡樂的笑聲。活動中,孩子們津津有味品嘗瞭自己包的米粿,滿臉幸福,同時也帶回傢給爸爸媽媽品嘗。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通過這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讓同學們體驗瞭勞動的樂趣,也感受到糧食來之不易,爭做愛惜糧食的文明小公民。
圖文:1年11班傢委
編輯:王可馨
初審:鄭莉
復審:羅曉妃
終審:餘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