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評分虛高,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飯店”
创始人
2024-05-28 17:23:51
0

原標題:網紅餐廳評分虛高,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飯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指聽

去餐廳吃飯前先打開手機看評價這件事,已經快成當代人的肌肉記憶瞭。

評分網站上的分數也是水漲船高——4.8分算合格,4.5分勉強可以嘗試。

(圖/《好先生》)

如果隻有4分甚至更低,仿佛已經透過手機屏幕,嘗到瞭難以下咽的味道。

但最近偏偏有不少一身反骨的年輕人,揮舞起瞭“支持低分餐廳”的大旗。

他們一邊高喊“我倒要看看有多難吃”的口號,一邊勇敢走進瞭各種三點幾分的餐廳。

從這口號中也能看出,大多數人原本是抱著踩雷的心理預期。

誰知結果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沒覺得比那傢4.8分的XX網紅店難吃啊?我這舌頭是不是出瞭什麼問題?”

(圖/@愛瘋山)

被花裡胡哨的網紅餐廳、真假難辨的探店視頻忽悠瞭幾年之後,這屆年輕網友終於領悟瞭美食界最最反哺歸真的道理——

相信評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頭。

(圖/微博截圖)

不是高分餐廳吃不起,

是低分老店更有性價比

首先要聲明,這裡所說的“低分餐廳”,可不是一味的越低越好。

而是恰好微妙地處於“3.5到4分之間”,依據是《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在一檔談話節目中的說法。

(圖/《圓桌派》)

最早實地貢獻出自己的舌頭和腸胃去驗證這一理論的,是一些尋找選題的生活類視頻博主。

點開評分軟件瘋狂下滑,在眾多分數3開頭的餐廳中,選一個順眼的去“挑戰”。

不得不說,很多低分餐廳差評的數量之多、創意之強,足以一秒勸退10個現實中的潛在食客。

“吃瞭四十多年的飯,第一次吃到這麼油膩難吃的東西。”

“30塊錢的菜裡隻有6片肉,商傢不想幹瞭吧。”

“地上滑不溜秋,我還以為是溜冰的地方,乍一看,是餐館。”

再看看好評一欄,往往隻有一句幹巴巴的“不錯”“還行”,在排山倒海般的差評中顯得相當無措。

(圖/@而立計劃)

於是“以身犯險”視頻博主們膽戰心驚走進門,內心忐忑地點完單。

菜來瞭,再小心翼翼地夾上一口放嘴裡——

結果令人意外地,紛紛露出瞭白展堂吃小郭餃子時的同款表情。

(圖/《武林外傳》)

隻可惜老白是裝的。

差評裡“肉少又踩雷”的辣椒炒肉,實際上很香、很下飯;

(圖/@而立計劃)

3.5分老式酒樓做的紅米腸,雖然賣相看起來不夠光鮮,但入口又脆又鮮香。

(圖/@挖寶姐妹)

不排除這種過於驚艷的感受,有一部分原因是源於開始的期望值過低。

但很多“低分餐廳”不僅口味不錯,廚房也幹幹凈凈——“怎麼都不至於到3.5分這麼低吧?”

(圖/@三碗大米飯)

一個沈陽的探店賬號甚至給“低分餐廳”出瞭十幾個系列視頻,探訪瞭當地炒菜館、燒烤店等不同品類。

去探店之前念差評。(圖/@愛瘋山)

結果絕大部分都覺得挺不錯,到最後甚至產生瞭自我懷疑:

“咱這嘴咋回事兒呢?怎麼吃啥都好吃呢?”

(圖/@愛瘋山)

這種感受並不是視頻博主們的專屬。

前兩天社交平臺上火瞭一個“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的熱搜,很多普通網友也仿佛遇到瞭知音一般,在話題下聊起自己在低分餐廳的美好經歷。

很多人是在老傢有幾個從小吃到大的餐館,推薦給無數親戚朋友同學都說好。

從來沒想過要看看網上評價,結果偶然一查發現分數3.6。

(圖/小紅書截圖)

有的是出門逛街或者旅遊,受不瞭網紅店排隊隨便在旁邊找瞭一下填肚子。

沒想到不僅味道不錯,價格也很劃算。

“晚飯時間所有網紅店都在排隊,就那傢沒有。然後我看去年第一個差評說服務態度差,最近的一條差評還是態度差、環境差,就是沒有人說難吃。”

“於是我們去吃瞭,果然態度不咋地,但是菜巨好吃,好吃到連薑都直接吃瞭。”

(圖/@小瞧在路上

每個人的肚子裡都有那麼幾傢明珠蒙塵的餐廳,於是“評分低不見得難吃”的評論區一度變成瞭各地的真·小眾美食推薦。

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到後來網友們幹脆分享起瞭從一眾三點幾分餐廳中篩選出“精品”的技巧。

比如那種開瞭5年以上的老店,評論裡都在罵服務態度、地理位置、就餐環境的,“精品率”極高。

因為“環境這麼爛還開這麼久,一定有兩把刷子。”

(圖/《毛雪汪》)

最搞笑的是有人在評分網站上發現瞭一傢3.8分的羊肉粉,評論裡都在罵老板態度很兇,甚至還有同一個帳號反復罵的。

她覺得罵完瞭還會去吃那肯定是真的好吃,於是真去嘗試瞭一下。

“結果服務是真的很差,但粉也是真的好吃。”

“評分不過4”,儼然已經成瞭對那些不花心思營銷、隻悶頭做美食的餐廳的最高贊揚。

高分不見得好吃,

可能隻是“寫好評送冰淇淋”

公平地說,“低分餐廳”的體驗並不全是驚艷,同樣也有很多踩雷時刻。

比如上文提到的那傢很會做紅米腸的3.5分酒樓,他傢的魚頭湯和魚生卻讓探店博主面露難色,直言“果然低分也是有理由的”。

(圖/@挖寶姐妹)

另一位江蘇網友在看瞭熱搜後,興奮地跑去測評傢附近某個3.7分的燒鵝飯,最後失望而歸。

“真的難以下咽,恨不得再給它打更低些。”

但越是這樣,當遇到一傢真正好吃的低分飯店時,就越會有種“挖到寶瞭”的快感。

最幸福的莫過於——“這比上次我跟朋友排隊2小時的那傢網紅店,可好吃太多瞭”。

畢竟,“想要靠網上評價篩選出好餐廳”這件事,如今對普通人來說難度已經堪比偵探片。

哪怕是平時精心挑選出的4.8分網紅餐廳,踩雷的概率也不見得更低。

之前點評網站上有條差評被很多網友轉發:“別信這傢店的好評,可能是送冰淇淋刷的,冰淇淋也不好吃。”

不用問就知道,一定來自某位輕信瞭高分餐廳,又狠狠被傷害的顧客。

(圖/微博@TxhBABY)

“越漂亮的好評越不一定是真的”,早就已經成瞭餐廳老板和顧客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誰還沒為一個折扣、一份免費的小甜品,在大眾點評或者小紅書上寫過100多字+三張圖的誇誇文呢?

就像是從大一就開始刷績點的好學生,很多餐廳打一開始就是奔著要做“高分網紅”去的。

裝修越“出片”越好,菜品視覺效果越誇張越好。

還沒開業呢,本地的探店網紅先安排上;寫好評送小禮物、享受低價套餐,先把分數打上去。

(圖/抖音截圖)

對於普通顧客來說來說,用幾行字換一點吃飯的實惠也不算什麼大事。

直到真被“騙”過一次才會破防——就好像以為對方是學霸,最後發現隻是個餐飲界的“簡歷包裝高手”。

其實隻需要回憶一下自己的消費習慣,就會意識到日常主動給好評的顧客隻是少數。

一般人吃到好吃的餐廳可能隻是發個朋友圈,隻有太差才會在點評網站上憤怒地寫下幾十個字吐槽商傢。

(圖/微博截圖)

而很多口味不錯、三分出頭的所謂“低價寶藏餐廳”,往往也恰好是最不在乎網上評價的那一批。

其實店裡生意好得很,隻是食客們都不是從社交平臺、點評網站上來的。

(圖/小紅書截圖)

“漂亮的簡歷”固然吸引人眼球,卻無法真正撫慰舌頭和胃。

捧紅低分餐廳,本質不過是大傢被各種“強推”“好評”包圍瞭太久後,終於開始厭倦流量世界的標準答案。

與其糾結評分,

不如出門走走

在搜羅各地有關低分餐廳的討論時,我還發現瞭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些去嘗試3.5分飯店、結果發現沒踩雷的驚喜故事,更多來自以當地美食著稱的城市,比如川渝、廣東。

像北京、杭州這種總被吐槽美食荒漠的大城市,低分大概率意味著確實難吃。

或許但凡是在口味上稍有長處的店,都已經被愛吃又愛逛的年輕人挖掘盡瞭。

反倒是各個城市裡的4.8、4.9高分店,有著近乎相同的共性——

整體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挑不出錯,但要說多麼人間美味也算不上,至少對不起動輒一兩個小時的排隊。

貢獻出“3.5-4分”理論的陳曉卿,在同一期節目中還講過餐飲業的另一條規律:

“從賺錢的層面來說,開餐廳做品質並非越高越好,它有個最佳贏利點。假如店傢花50塊可以做到60分,那麼再花50塊可能隻能提升到65分。”

(圖/《圓桌派》)

這往往也是很多網紅高分店的運營邏輯,確保自己投入的每筆支出都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又名“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他們會卷有視覺沖擊性的擺盤、適合短視頻傳播的服務、以及重油重鹽重辣的菜品。

就像是標準化的快捷連鎖酒店,能提供一種基本合格的就餐體驗。

但在“吃”這件事上,人們總會偶爾想要點驚喜的、不那麼“標準化”的時刻。

(圖/小紅書截圖)

不瞞大傢,我曾經就是那種哪怕在商場隨便墊口肚子,都要先搜搜評分的那種人,經常挑餐廳挑到心累。

尤其是在陌生城市裡,先按照類別篩選幾個評分靠前的店,再去社交平臺搜索名字,反復比對貼子裡列出的優缺點——最後往往發現哪傢都不可信。

直到入冬降溫那幾天,我跟朋友打車幾公裡去瞭一傢評分4.8的涮肉館,誰知道排隊到令人崩潰。

因為實在又冷又餓,最後不得不隨便拐進瞭旁邊一傢生意平平的烤肉店,結果發現五花肉好吃爆瞭。

雖然網紅景觀社會就像一張大網,已經無死角地覆蓋瞭人們衣食住行的每個細節,但並不意味網的孔洞之間空無一物。

樓下那傢面館,可能有你在這個城市裡吃到過最好吃的臊子面;公司附近那傢3.2分的老式西餐廳雖然大多都是預制菜,但炸雞塊做得棒極瞭。

或許更應該做的是扔掉手中的評分軟件、打卡帖子,回到最本質的探尋方式:出門看看。

哪怕最後發現不好吃也沒關系,一頓飯而已,踩雷就踩雷嘛。

更何況,有時生活會以它的方式給人驚喜。

就像《花兒與少年》最近讓我頗為共情的一段,擔任導遊的王安宇原計劃帶大傢去某個高分餐廳吃晚餐,結果發現大門是關著的。

他掏出手機、打開路書,試圖尋找另一傢高分餐廳。

但因為其他人覺得太累不想折騰,最後還是妥協決定,“看到哪傢順眼就近。”

(圖/《花兒與少年》)

一行人就這樣在異國他鄉的街頭晃晃悠悠,漫無目的地東張西望。

終於看到瞭一個香味滿溢、燈光溫暖、裝修雅致的餐廳。

於是他們走進去——你猜怎麼著?這恰恰就是他們原本要找的那傢餐廳。

(圖/《花兒與少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擊下方按鈕立刻關註。不苛求正確,隻好好說話。

讀完點個【在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炒四季豆有技巧,多加这一步,翠... 小时候,每到四季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妈妈总会买一大把回家。记得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手起刀落间,一盘色泽...
深耕产品质量 延伸产业链条 石... 5月15日,在石家庄市惠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康食品”)生产车间内,只见各种新鲜食材沿着一条条...
新疆大盘鸡:鸡肉嫩土豆绵辣中带... 新疆大盘鸡,一道承载着浓郁西域风情的美食,堪称新疆饮食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以鸡肉鲜嫩、土豆绵软、辣中带...
邮轮慢摇东方梦,浪花轻叩华夏门... 近年来,国际邮轮旅游市场掀起一股新浪潮——“坐着邮轮来中国”正悄然成为全球旅行者的新宠。从地中海到加...
新疆羊肉串:肉大串香烤得嫩,夜... 新疆羊肉串,作为夜市上的灵魂美食,以其肉大串香、鲜嫩多汁的特点俘获无数食客的心。本文将从历史渊源、食...
青海酿皮:口感独特调料丰富,西... 青海酿皮作为西北特色小吃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调料,成为众多食客心中的美味。它承载着青海地区...
机车+苗舞,一路黔行酷到没朋友...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5月18日上午,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一路黔行方阵正在...
沈一珠:想起当年菜泡饭 一勺泡饭,盛满上海人的旧日光阴与人间烟火。 讲到上海人吃的泡饭,其实可以分成白泡饭搭仔菜泡饭。菜泡...
在家自制网红舒芙蕾,简单几步,... 一、舒芙蕾的魅力与起源 舒芙蕾,这个听起来浪漫又梦幻的名字,源自法语 "Soufflé",意为 "蓬...
陕西凉皮:爽滑筋道调料香,夏天... 陕西凉皮,作为中华美食版图中一颗璀璨明珠,堪称夏日里的解暑 “神器”。它凭借爽滑筋道的口感与层次丰富...
黑龙江哈尔滨红肠:烟熏味浓的百... 黑龙江哈尔滨红肠,作为闻名遐迩的百年经典美食,以浓郁烟熏味和独特口感成为过年餐桌不可或缺的硬菜。其历...
【滋味】奶香四溢!这款点心颜值...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款精致的中式酥点——千丝青玉酥。 绿白相间的条纹外皮宛如翡翠与白玉交织,层次分明,...
原创 芜... 走在芜湖的街头巷尾,总有三缕香气萦绕不去——傻子瓜子摊前飘散的焦香,八宝葫芦鸭掀盖时的馥郁,还有椒盐...
原创 5... “一年之计在于春”,可到了5月,天气渐渐热起来,孩子就像被“烤”的小火炉,容易上火、没精神,学习都没...
拍拍西瓜就能月入过万?专业吃瓜... 夏天了,又到了“吃瓜”的季节,你知道怎么挑西瓜吗?🍉 西瓜作为消暑佳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旺盛的市场需求...
李舒:米其林在南京不提鸭子 米其林指南的留白处,恰是南京人血脉中最滚烫的乡愁密码。 江苏米其林指南新近发布,南京市几处餐厅上榜...
陕西油泼面:面条宽长辣油香,泼... 陕西油泼面,作为三秦大地极具代表性的美食,以宽长筋道的面条与香辣醇厚的油泼辣子组合,演绎出令人难忘的...
杭州12岁女孩自学烘焙三年多,... 15平方米的烘焙间内,冰箱里塞满了奶油等各种原料,餐柜上,几台厨师机排列齐整,另一侧是好几台烤箱。三...
“坐着邮轮来中国”成新时尚:免... 2025年5月,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来今年首次 “四船同靠”盛况—— 爱达·魔都号、海洋光谱号等四...
三苏祠免费逛、瓦屋山免票游! ... 眉山观察 谭笑非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眉山市以丰富的活动串联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