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茶馬古道發展更為迅速,古道源頭以普洱、思茅兩城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輻射出5條茶馬大道。往來不絕的馬幫源源不斷把各山頭、各村寨的茶葉馱運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後,再沿茶馬大道①西北外銷至尼泊爾、印度,②南銷東南亞諸國;③內銷由是昆明中轉到全國各地;④貢茶則由官方驛道快運到北京。茶馬古道是連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紐帶,是中土與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經濟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匯的通道,也是一條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標記偉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條長長的民族團結和中外友誼的金橋。
茶馬古道主要路線 -“官茶大道”
①北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和北京,稱為“官茶大道”。
②北西道——由普洱經大理、麗江、中甸進入西藏,由拉薩中轉尼泊爾 、印度等國。
③南道——由普洱、思茅分為三線,即:東出越南,南出老撾,西南出緬泰。
20世紀70年代開創瞭“新茶路”,入緬後經曼德勒或景棟轉送到仰光,海運到加爾各答,再陸運到西裡古裡葛倫保,最後由馬幫馱運送拉薩。思茅、普洱的古茶園,古道,馬幫,茶莊,茶廠鎖鏈構成一幅大氣磅礴以普洱茶為核心的文化長廊,留下瞭輝煌的畫卷,也給後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瞭史料。普洱茶飽含著深深的韻味,輻射出耐人尋味的“茶馬古道”精神。叮當叮當的馬鈴聲在古道上回響,一長串馬幫走過吊橋,一馱馱像聯茂號這類商號的普洱茶被馱到普洱府,再輾轉到世界各地。時光流尚,年歲飛逝,與普洱茶關的一段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被留在瞭彎彎曲曲的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