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以來,在雲南與西藏、東南亞各國之間形成瞭一條以茶葉和馬匹為主要交易內容,以馬幫為主要運輸工具馱運商品的通道。一千多年來,這條通道蜿蜒在中國西南橫斷山脈間,聯系著內地、西藏和東南亞各國的民間商貿往來,這就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以①川藏道、②滇藏道、③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地跨陜、甘、貴、川、滇、青、藏,外延達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各國,通印度直抵西非紅海岸。這條漫長而艱險的古道,在擔負著運輸重任的同時,也進行著宗教文化活動,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的茶是什麼茶?茶馬古道的源頭即是思茅普洱,茶馬古道的茶,主要就是普洱茶。歷史上的普洱長期為府、道、專署治地,是思普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明清以來,普洱茶在聯茂號、福元昌、車順號等商號的經營下名揚天下,普洱茶的口碑久盛不衰。大理時思茅為“思摩部”,元代稱“思麼”,明代叫“思毛”。1729年,由於思茅、普洱茶葉很興盛,清朝廷在思茅廳設總茶店,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立“思茅廳”,隸屬普洱府。1913年民國時期廢廳,改“思茅縣”。新中國成立後,又改為思茅市翠雲區,今為普洱市思茅區。
普洱茶是雲南地區的特產名片,易武為王、景邁為後;左相班章、右將臨滄;南糯在前,佈朗在後。古六大茶山大都位於瀾滄江沿岸,歸屬於西雙版納、普洱等區域。人們喜愛普洱茶蘊含著歲月千錘百煉後的滋味,更喜歡普洱茶那份經光陰沉淀後的風骨,對普洱茶的探源也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