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山水潺潺、绿意葱茏,秀美景色吸引八方游客;在景德镇,流光溢彩、窑火不熄,展现出千年瓷都的巨大魅力;在哈尔滨,美食诱人、剧目精彩,为游客“解锁”更多夏日惊喜……
浅夏盛流年,人间芳菲染。入夏以来,伴随气温升高的,还有文旅市场的热度与民众出游的热情。观演出、品民俗、享美食、游美景,游客的笑语欢声串起炎炎夏日的生机与活力,传递出对“诗与远方”的美好向往。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旅游日,全国多地积极统筹文商旅体展资源,推出多项惠民措施与文旅产品,奉上别具一格的夏日出游体验。各地依托秀美的景色、多彩的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不断推出夏日旅游新玩法、新业态,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喜欢有山、有水、有人文气韵的古镇。在江南烟雨中漫步,在屋檐下品茶,在创意市集挑选瓷器摆件,还可以学习制作拉胚、彩绘,拥有属于自己的陶艺品,有文化底蕴,又有迷人景色,真是不虚此行!
这个夏天,“烟火气”和“文化味”交织碰撞,让很多小城火出圈、老城展新颜。在接下来的夏季时光,各地为推动文旅市场繁荣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夏日限定”活动——
山东青岛围绕“啤酒+音乐”策划多元化、国际化演出活动,升级灯光秀、焰火秀、光影秀,引入大型无人机表演,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四川推出安逸“潮露营”、安逸“看剧目”、安逸“趣耍水”等特色玩法,探秘文化遗产、畅游巴蜀山水,邀请游客畅游一“夏”;江苏也推出“夏季套餐”,多条线路带游客到南通碧海银滩拾贝赶海、吹扬州瘦西湖的晚风、上连云港花果山寻觅西游胜境、去淮安实现小龙虾自由。
夏季避暑、冬季避寒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供多元化的避暑旅游目的地服务,努力实现人民“哪儿凉快就哪儿呆着去”的美丽中国旅游梦。发展避暑旅游是气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本,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市场推广,让人们利用假期、周末和休闲时间,加入到避暑旅游的行列中来。
打卡长城和故宫、感受张家界奇秀山水、体验河南少林功夫、探索三星堆神秘传说……随着今年一系列互免签证协定等出入境政策逐步落地,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多国迈入“免签时代”,宏伟的历史古迹、新奇的现代科技,乃至独具风情的小众乡村、私房餐厅都成为外国游客到中国“打卡”的热门选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入出境旅游人数合计将超过2.6亿人次,助推国际旅游收入重新攀上千亿美元关口。
当前,游客越来越多地将现代休闲方式与探索传统文化相结合,旅游消费也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如何激活文旅资源、挖掘和呈现特色文化产品,成为摆在旅游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正是旅游业绽放持久魅力的关键。旅游从业者应当到县域中心城镇去,到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乡村去,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