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出游热情持续高涨,一些新兴目的地旅游市场快速崛起,美食、文创带动各地不断“出圈”。然而,旅游繁荣背后也暗藏不少乱象:低价游产生大量纠纷、跟团游货不对板;景区商业化严重、游客不文明行为多发;出行、住宿被平台杀熟、博物馆遭遇黑导游,这些乱象让游客选择旅游产品、线路时心有顾虑。近日,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和成都旅行社协会联合发布《2024年四川省部分热点旅游线路参考价》。
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 规范全省旅游购物市场秩序的十五条措施》要求,5月24日举行的成都旅行社协会2023—2024年度峰会上,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和成都旅行社协会联合发布《2024年四川省部分热点旅游线路参考价》,涉及跟团游从成都出发前往多个旅游热门景点的多条线路。
四川省旅行社协会会长王兆学介绍,按照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一部署,省、市旅行社协会对近两年寒假、春节、清明等假日期间旅游热门线路的价格进行调研分析,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跟团游参考价标准。按照旅游行业实际,分为淡季、平季和旺季参考价格,价格含旅游景区门票、观光车费、车费、餐费、导服费、保险费、综费等,提醒广大游客朋友加强甄别、理性消费,不相信、不选择明显低于参考价的旅游产品,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023年4月19日结合全省各地旅游实际情况,海南省旅游协会联合海南省旅行社协会、海口市旅行社协会发布海南旅游产品参考价格,其中导游服务费300元/天/团,团队酒店住宿80元/人/晚。
海南省旅游协会等要求,各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企业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落实执行参考价格及有关规定,认真以参考价格为参照依据设计旅游产品,主动提升服务品质,共同抵制“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完善旅行社接待服务规范,严禁旅游市场垄断行为,共创诚信文明和谐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环境。
远低于参考成本的旅游产品可能暗含猫腻,云南公布旅游产品参考成本
599元6天5晚,788元7天6晚……不少旅游产品看似便宜实则暗藏陷阱,往往伴随着不兑现服务承诺、擅自更改行程、景点变购物店等违法违规行为。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团队游客体验满意度,云南省旅行社协会近日发布云南团队旅游产品消费提示,其中包括昆明—大理—丽江等部分主流旅游产品参考成本。
云南省旅行社协会介绍,“云南团队旅游产品”主要服务于前往云南的跟团游游客,“参考成本”是指跟团游旅游产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消费提示旨在引导来滇游客正确选择旅行社云南旅游产品,减少因选择“不合理低价游”产品造成的纠纷。同时,引导旅行社参照参考成本设计、宣传、销售云南旅游产品,营造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以昆明—大理—丽江5晚6日游(单汽单动)热门旅游产品为例,消费提示提供的参考团费为2100元/人起,成本包含景区门票(石林景区、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含印象丽江实景演出、云杉坪索道)、车费(6天)、餐费(10餐)、住宿(5晚)、综合服务费、导游服务费和保险费。
“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制定出来的参考成本价,可能略有浮动。线上线下一些明显不符合常理,或远低于参考成本的旅游产品可能暗含猫腻,建议广大游客提高警惕、加强甄别。”云南省旅行社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
低价团、免费游、返钱游……这些内幕被曝光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的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盘点过去一年的典型消费舆情事件,28.5%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
近年来,不合理低价游一直是旅游管理部门重拳整治的对象,但旅游市场上不合理低价游仍屡禁不止。不合理低价游都有哪些坑?如何根治这一乱象?
低价团实为购物游,实际花销远超团费
“原价五天四晚1000元一人,现预订报名享受文旅半价出游补贴,两人同行一人免单,优惠后的价格为双人5天4晚1000元,贵阳24小时全天候接飞机/高铁/火车,包含费用明细:景区门票,酒店,用餐,24小时接送站,保险,导游,旅游用车,全部包含在内。”
杨先生今年4月初在手机上刷到这条广告时,瞬间被吸引,当即和好友一起报了名。
到达目的地后,旅游大巴车停在集合地点,杨先生和其他游客陆续上车。刚坐下,导游就让每人交100元保险费,说是目的地景区强制规定交纳。杨先生提出异议,称当初报名时确认1000元价格里包括保险费。导游说路上的保险费包括在内,景区内的保险费需要另交。
“如果有一名游客不交,大巴车就不开。”无奈之下,杨先生和好友交了200元保险费,“但直到旅程结束,我们也没看到保险单。”
大巴车到达第一个景区后,导游又让游客每人交140元,说是景区内部的电瓶车等交通费用……
杨先生向记者回忆说,在接下来的4天里,导游每天都带着游客去购物店,话里话外都在给游客洗脑和进行道德绑架,比如说“这么便宜的团,我们都亏本做,你们好歹支持一下”。更夸张的是,导游还带游客去听了一个两小时的购物讲座,介绍如何辨别真假翡翠等,不听完不让走。
“在导游的推荐下,有游客花费七八千元购买商品,但后来发现,导游带我们去的购物商店竟然是已经被曝光过的假玉器店、假药材店。”杨先生说。
漫画:高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林女士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今年初,她报名了一个港澳跟团游,号称“港澳豪华游5天4晚”,每个人只需交纳1080元,包吃住和景点费用,除了个人花销没有后续费用。林女士以为捡到了大便宜,“没想到刚到集合地点,导游就要我们每个人交60元保险费、200元给司机的小费、200元景点门票,不交就不让我们上车”。
林女士说,行程开始后,导游开口闭口都是推销商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逛购物店,哪怕不消费也要在购物店里待够两个小时,而看景点的时间却不到一个小时。
“吃住也和宣传的不一样,住宿是在距离市区很远的地方,整体上体验感很差。”林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低价游宣传广告在网络直播间并不少见。
港珠澳7日游499元、韶山桂林6天5晚游399元……劲爆的价格,再加上“纯玩”等醒目字眼,各种低价游让人心动,但记者调查发现,即便是在显著位置标明“纯玩团”“无购物”等字样,最终都会出现保险费、景区交通费等收费项目,以及大量购物环节,游客的花销往往远超团费。
不合理低价游存在多年,为何难以根治?
多位旅游博主认为,一方面,不合理低价游涉及的旅游主体多,游客维权困难;另一方面,即便维权成功,组团社或地接社受到处罚,违法成本也非常低。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齐晓波看来,各级文旅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对违规旅行社进行了整顿和治理,但行业灰色利益链一直存在,只要不斩断这条利益链,低价游乱象就不会消失。
不合理低价游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是否应直接叫停?
律师马丽红介绍说,对于不合理低价游,国家层面已有法律规范进行规制。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规定最低成团金额,如果被认定为不合理低价,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否则还是得以市场自由交易为主。”马丽红说。
在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张婧看来,取消不合理低价游或者设置最低成团金额是一种可行方案,但具体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通过以路费、日常花销等作为标准,可以确保旅游产品的基本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不仅可以保护游客的权益,也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当然,最低成团金额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和旅游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标准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张婧说,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推动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不断创新提供更新颖的提升游客体验感的高质量文旅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增强游客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本地生活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疑似不合理低价游商品宣传,平台是否应负起相关责任?
张婧认为,在监管责任方面,本地生活平台、短视频平台对自己发布的信息存在监管责任。平台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对旅行社提交的低价游商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其价格合理、服务内容真实可靠,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平台还应当积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对违反规定的旅行社进行处罚,包括下架商品、限制推广,甚至终止合作等。同时,平台还应该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
“如果平台未能尽到监管义务,导致消费者因购买低价游商品而遭受损失,平台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平台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审核机制,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健康发展。”张婧说。
(来源:川观新闻、、光明网、成都商报、、阳光海南网、中国普法、网友评论等)
主笔: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