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拉肚子不要怕,吃碗“它”,堪比奶粉養人,過去斷奶的孩子都吃它。
小麥面粉在大鐵鍋裡被翻炒至金黃,麥香味十足,盛出放涼,裝到幹凈的罐子裡或者瓶子裡密封保存,可以放很久。每天早上或者中午,媽媽就會把“炒面粉”拿出來,沖上開水,趁熱再加入紅糖,使勁攪拌,最終“炒面粉”就變為瞭香甜可口的“面糊糊”,用筷子挑起來,粘稠拉絲,入口沙沙的感覺,但卻十分焦香,有股麥香的芬芳。吃的急些,還會被噎住,總會遭到兄弟姐們的恥笑以及媽媽的呵斥。——這就是我有關“炒面粉”的美好記憶,綿長而又甜蜜!我們這裡將“炒面粉”也叫做“炒面”,和“炒面條”擁有同樣好聽的名字。小時候物質匱乏,沒有奶粉,媽媽就喂我們燉蛋或者這種“炒面”沖成面糊糊,一勺一勺我們吃的很歡,說是很養人呢,兄弟姐妹四個恐怕我們都有著“炒面”的相同回憶吧。
炒面需要小火,鐵鍋下燒火的人也至關重要,否則容易炒老、炒糊,面粉炒糊瞭,用開水沖後,會有苦味,口感就大打折扣。奶奶經驗老道,她會用玉米葉子或者麥秸燒出文火,火苗微紅,安靜的舔著鍋底。媽媽此刻是最忙的,她的手不停的用鏟子在鍋裡翻滾炒面,生怕炒老瞭,等面粉金黃,麥香味幽幽地飄出來,媽媽的眉頭終於舒展瞭。可以出鍋瞭,我們兄弟姐妹一群小孩子歡呼起來。
在以前物質匱乏的時代,“炒面”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新生嬰兒沒有足夠的奶水吃,就吃炒面調成的糊糊,很是養人。俗話說女人奶水不夠“它”來湊,說的就是好吃又美味的“炒面”。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恐怕沒有人傢再會用大鐵鍋這樣“炒面”瞭,有些美食就這樣消失在記憶中,今天讓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記憶中的美食打撈回來,以撫慰腸胃。實際上“炒面”也特別有營養,補充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同時也調理腸胃,拉肚子吃點炒面就好瞭,脾胃虛弱或者消化不良時,吃炒面能明顯讓人的腸胃功能與消化能力得到調整與休息,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多吃哦。這“面粉”沖1杯開水,早餐就搞定,比熱牛奶方便,5毛1碗真省錢。
1、炒面粉必須在無水無油的鍋中,先大火把鍋燒幹,轉小火把面粉倒進去,炒面全程需要小火炒至
2、找一個木鏟子一直攪拌,大概炒至6分鐘左右面粉開始慢慢變黃
3、炒一會面粉會起小的疙瘩,用鏟子把小疙瘩壓碎
4、聞到面粉的香味,面粉沒有小疙瘩即可關火盛出
5、炒好的面粉很細膩,沒有顆粒,顏色是土黃色
5、把炒好的面粉放涼,倒在碗中加入紅糖,倒100度沸水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沒有顆粒的糊狀
6、最後撒入熟的黑芝麻,趁熱即可享用(沖好的炒面是那種比酸奶還要黏稠的糊狀)可以多炒一些,放涼放在保鮮袋中早餐沖一杯非常的方便。
您喜歡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