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一天必須跟傢人一起吃飯,簡單,吃餃子,吃羊肉餃子,以前都是母親操辦,現在母親老矣,能享受到兒子做的餃子,再難吃都美在她的心裡,何況我做的餃子不撇。
首先剁餡兒,把羊肉,紅蘿卜,芹菜統統洗凈切碎,特別是羊肉剁茸,將大蔥(而不是小蔥,牛羊肉服大蔥)也跟到宰細,比例多少來自經驗,肉多菜多全看自己的喜好。
做餃子關鍵在於調餡兒,今天做兩種餡兒,一種紅蘿卜羊肉,一種芹菜羊肉,根據菜的多少分配羊肉,將純菜籽油燒熟,我用的是今年從鄉壩頭收購的黃菜籽油,奇香無比,聞到都想生喝,再把娃娃從漢源帶回來的大紅袍花椒放入油鍋,千萬不要煎糊,出香之後關火待用。餡兒裡要放那些作料呢?且聽我一一道來:雞蛋一個,胡椒粉少許,蠔油與生老抽醬油按口味調入,十三香少許,香油和花椒油後放,鎖住餡兒的水分再放少量鹽巴,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攪拌過程中漸次加薑汁水,黏稠合適即可。
在傢裡包餃子對有些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可以理解,美食者首先來自喜歡,我喜歡美食,更喜歡動手,五六個人的餃子我一個人個把小時就可以搞定,關鍵是自己包的餃子心裡有數,不會煮破,樣子憨厚,大小一致。
煮餃子也需要一點技術含量,放鹽丟蔥節子是一種方法,但我從來不用,水開瞭餃子下鍋,用淺笊籬背推餃子,不粘鍋就行。七八分鐘左右即可撈出,中間要點幾次冷水,熟沒熟一看就知道。
我的餃子不怎麼好看,但耐嚼,吃過的人都奉承我,這也讓我產生瞭驕傲的思想,開始獨自承擔朋友傢庭的聚會餃子宴,久而久之,逞能和謙讓就便成瞭一種日常生活,改都改不瞭。
餃子的蘸水真的是非常自我的,但是遇到完全莫得抓拿的黃幫還是要分享一下個人的內容,醬油,醋,海椒,花椒,最重要的是蒜,放多少自己看著辦。
俗話說,“餃子下酒越吃越有”,有莫得倒無所謂,既然要喝酒就要來點真東西,現在,沒有香精色素,不含烏七八糟添加劑的酒幾乎喝不到瞭,好在我還有一瓶八七年的濃香型特曲酒,一直放在母親刺繡的畫框旁邊,乘著高興,打開幹瞭,那個香啊!配上餃子,要把人丟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