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旅行吃不惯西餐怎么办?
第一,不委屈自己,吃不惯西餐可以有多种选择。国外的中餐馆有很多,吃不惯西餐,吃中餐是一种选择。在国外旅行也可以自己做饭,出发之前可以带一些自己喜欢的调料,像我们四川人就喜欢带一些火锅调料或者是类似于麻辣烫的那种调料,最好是一小袋一小袋包装的,带出去了以后,选择住民宿,可以自己在超市买肉菜自己加工。
国外很多华人居住的地方也有调料卖,所以自己带出去可以,如果带不出去的国外也可以买的到,有些国家在过海关的时候对于调料类的东西检查比较严格,说不定有的国家还要罚款,比如新西兰,他就规定不能带这些东西。所以决定带什么调料的,一定要看自己是去哪一个国家的要求,根据当地国家的要求自行确定。在选择住宿的时候,可以选择民宿类的,国外的好多民宿,都配了餐具,配了灶具,所以可以自己做饭做菜。
那么在国外住民宿做饭的时候,还要注意租用的民宿允不允许炒菜。个人建议最好是带现成的火锅底料,采取煮的方式。有一个朋友,老公是英国英国人,她和老公一起回到英国以后,有一次在婆婆家做饭就炒菜,结果,婆婆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让油烟尽快的散去,所以在国外做做饭,也要考虑当地的要求。
还有一个朋友,女儿在美国自己购房,厨房也是不允许炒菜的,只要厨房炒菜,据说就会引起消防报警器,消防报警器一响,警察到家里来了以后,你就要负责相关的损失,包括警察的出警费这一类的。所以我们去国外,如果要吃中餐,只能自己带一些调料,自己采取煮的方式,不要轻易的动火去炒菜。
第二,我们也要主动的去接受西餐。西餐不仅仅只有牛排,西餐的烹饪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既有煎烤也有烩。比如塞尔维亚的烩牛肉,其实也是很好吃的,它类似于我们的烧菜,只是在调料里面没有辣椒、花椒和过多的香料。是用红酒作为调料汁,用红酒来炖煮,国外叫做烩,那么这样烩出来的牛肉其实也是很好吃的很香很纯,我们的味蕾可能已经习惯的麻辣油腻,那么到了国外我们可以改变一些。
西餐有很多是生吃的,这个对于习惯吃熟食的中国人来说不一定习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比如早餐蔬菜生吃可能比炒熟了吃营养更好,比如说牛奶不经加热可能营养更好,所以如果身体允许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接受吃生的蔬菜,接受喝冰的牛奶,这样我们自己也要觉得开心愉快一些。
第三,正确看待各种美食的利弊
任何一种饮食方式都有其利与弊,西餐也不也不是说就不重油,中餐也不一定是重油重盐。我们中餐里面也有一些菜系,比如粤菜包括川菜也有一些品种是低油少盐,西餐也有油炸的也有油煎的,这些也是重油,每一种饮食方式没有绝对的利与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就看我们怎么样去取舍。
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米饭、面食,看起来是重碳水化合物,其实国外很多也是这样,他们喜欢吃面包,面包也是面食,也是碳水化合物,而且面包也不是说不用油,好多糕点也需要食用油铺垫,比如苹果派也是用食用油刷烤箱里,还有一种点心也是要用肥肉的。
烤面包要用油,有的还要还要放糖,面包除了那种全麦的不加任何盐或者糖的面包是相对比较合理营养的。那么含有糖的面包其实也不一定说是非常的营养,也是重油也有糖,吃了以后人的血糖也会快速的提升,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和中餐的面食也没有多大区别。
如果要是中餐和西餐的区别,我觉得有一点我们要正确的看待,那就是对待美食的态度,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都是以享受的态度享受食物的美好,比如法国人在吃西餐的时候,他们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们从前菜开始慢慢的喝酒,先吃一些蔬菜水果,再喝汤,再一道一道上菜,加最后的甜点咖啡,大约用时两个小时左右,那么这么长的时间对于食物的消化是比较均衡的,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吸收进去的食物慢慢的被人体所吸收,对人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地中海饮食据说是比较科学的,橄榄油是比较好的食用油,地中海沿岸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人均寿命超过或接近八十岁,这就是饮食习惯科学均衡的结果。
包括我们的相邻国家日本、东南亚地区国家,他们的饮食习惯都有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比如喜欢鱼虾蔬菜、喜欢凉食和注重饮食量,这些都是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学习。
第四,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
2016年,我和朋友一起去德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四个国家自驾游,出国前朋友要我考虑一下一个月不吃中餐,我答应了并兑现承诺了。
一、匈牙利美食
特别推荐:鹅肝苹果,土豆泥上加鹅肝,用苹果片一起加工的,微甜,鲜嫩。据说这是资格的匈牙利菜。
二、德国美食
品种不是最丰盛,但是每一样都精致到极致,肉片、香肠切得可以透明像灯影牛肉,水果摆盘像艺术品,各种果酱任意取,面包一绝可以吃到面粉香味,软黄瓜我喜欢,咖啡自己磨,煎蛋现场做。可以想象的一切都几乎做到了,难怪是慕尼黑人气最旺的家庭酒店,满分!
以上是德国旅游民宿提供的精致的早餐
到慕尼黑居住在一个社区民居,房子古老,房间干净,周围就是当地居民,旅游就是应该感受当地原汁原味的生活。
步行几分钟来到一家小餐馆,特色菜就是烤猪肘子,比东坡肘子好吃,没有什么特别的佐料,像烤牛排那样,闻到猪肉的本身的香味,配上简单的汁水,绝!香!嫩!
来到慕尼黑少不了喝黑啤酒,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纯!似乎闻得到麦香味,还有混合的植物味,是什么说不清楚,喜欢的味道。
走一路,吃一处,吃当地人的美食,体会不一样的味道,这也许就是自驾游自由行吸引人的地方吧!
三、法国美食
到法国和意大利餐馆就餐,桌上都有面包片或面包条(图五),让客人先填点肚子,一般都会点杯红酒或啤酒慢慢品味,一边聊天一边休息,时间大概半小时,最好是慢慢喝,小口小口地,法国意大利红酒质量都好,能够品出葡萄香,吃海鲜最好喝白葡萄酒(图四)。
西餐并不油腻,也不都是油炸的,麦当劳这些只是快餐(像国内路边盒饭不代表中餐一样,一点都不代表西餐)。比如意餐的蔬菜汤(图八),红萝卜、黄瓜、洋葱、西红柿、豌豆、芸豆等,清汤熬制,淡盐无油,清香。法餐的蘑菇汤和玉米浓汤都是非常美味的。
法餐和意餐也不全是肉,喜欢蔬菜的可以考虑蔬菜沙拉(橄榄油和醋自己放),猪排上有奶酪非常香,牛排配炸土豆条软软的,鱼排配土豆块当主食。法餐的鸭肉和鱼做的特别好,细腻到可以吃出每一条肉丝的香味,一定要让食物在嘴里多停留停留。
法餐和意餐的精华在咖啡甜点,意大利咖啡浓郁、提拉米苏细腻入味甜蜜到心、冰淇淋入口即化回味无穷,法餐的华夫饼和水果冰淇淋是一绝。
在法国和意大利就餐期间,看到很多举家就餐的,有夫妻或情侣两人的,有父母陪着孩子的,很少看到一大家人的(西餐桌椅空间小,几乎很少看到有能够坐八个十个的)。一家人很幸福,慢慢品味两三个小时,有足够的时间和家人品味食物的美味也许这样的幸福最真实最美好。
品尝食物的幸福不一定要最贵的,但肯定是最好的、最美的,一家人同时分享食物,尽情享受最平常的美好。
下面是我2016年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四国自驾游结束后的一篇游记:
二十天不吃中餐
来欧洲旅游前,朋友反复问我二十多天不吃中餐怎么样?
没有多想,随口说:没有问题!其实心里直犯怵:可能有困难吧?二十多天?吃不惯西餐怎么办?不过又想:必须要锻炼自己的胃!
事实证明,我能够适应,20号出门从在阿联酋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开始快20天了,没有半点不适应,自己为自己点赞!
从心里接受西餐,不要总以为自己是中餐胃,这是接受的前提,如果老想着中餐的种种好吃的菜那肯定没法接受。
西餐的早餐比中餐营养,牛奶、面包几乎没有添加物能吃到食物本身的香味,香肠、咸肉也提供能量,蔬菜虽然是生吃但是更营养,还有果酱、干果、奶酪等,我特别喜欢酒店的自助早餐,应有尽有,此行路途中几次中午不方便用餐,呵呵,早餐丰富的营养让我克服了。
西餐其实很丰富,不是简单的牛排,德国的酸菜加香肠、烤猪肘子都是香喷喷的,希腊菜的烤鱼也是美味无比,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鹅肝苹果土豆泥更是一绝,摩洛哥菜的煎羊排闻得到羊肉的本来香味,匈牙利的炸猪排物美价廉,奥地利的鸭子有点像北京烤鸭。捷克菜则物美价廉,最喜欢酱香味的牛叻条其实是红酒烤的,汁水蘸面包特别香。
中欧几个国家的美食各有特色,还有德国的啤酒、奥地利的白葡萄酒、捷克的啤酒(不比德国的差)作为餐前饮料开胃,我此行到德国迅速适应时差估计啤酒功不可没。
行欧洲,走一路,吃一路,吃喝玩乐人间美事,更何况还有美丽的乡村景色、丰富的人文景观给我们精神食量。
下面一组照片是我2020年春节疫情发生前新西兰自驾游的美食照片:
新西兰美食受英国影响大,也是一种享受食物本来美好品质的态度。
出国旅游,接受各个国家的美食,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
中餐好,不排斥西餐;西餐好,不是不喜欢中餐;任何美食都有好的一面,吸收好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