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100万亲子订单爆雷!酒店宣传全是套路,新体系能否拯救家长?
创始人
2025-11-23 18:49:44

|围炉

编辑|小夜

去年在美国休假带娃住酒店,我算是把“亲子友好”的坑踩了个遍。

本来想着选评分高、宣传得花里胡哨的酒店,能让娃玩得开心,结果两次体验下来,只想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第一站选了圣莫尼卡海滩附近的希尔顿全套房酒店,看评论区全是夸亲子友好的,照片里金色沙滩、孩子拉着风筝跑,还有毛绒玩具点缀,怎么看都不会出错。

可到了之后才发现,酒店离沙滩直线距离1公里,所谓的海景根本看不见。

游泳池的水凉得刺骨,别说孩子了,我站在边上都打哆嗦。

宣传里的亲子游乐设施,找了一圈连影子都没见着。

早餐更是让人无语,想找个儿童座椅,工作人员说“没多余的”,桌上就三五样简单菜式随便摆着,全程没人主动过来问一句需要帮忙吗。

最离谱的是,明明订的是包早餐的房间,结账时还被塞了一张写着“建议小费金额”的纸条。

这哪是亲子友好,分明是花钱买罪受。

后来换了洛杉矶市中心JW万豪,想着是湖人队业主旗下的酒店,档次摆在那,体验总该好点吧。

位置确实不错,装修也挺高端,但骨子里还是商务酒店的格局。

没有任何孩子能玩的空间,想加个儿童床,前台说“不提供”,房间里连儿童床品都没有。

卫生间的台盆全是成人高度,孩子洗手得踮着脚够,连个辅助的小凳子都找不到。

更气人的是,预订时说税费全含,结果信用卡账单出来,莫名多扣了50美元。

这两次踩坑不是个例,身边带娃出行的朋友,几乎都有过类似经历。

本来带娃出门就够累了,订酒店还要像拆盲盒一样赌运气,运气好能凑活住,运气差直接影响整趟行程的心情。

踩坑踩麻了!亲子酒店的“盲盒套路”有多坑

为什么亲子酒店的宣传和实际体验差这么多?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标准缺失”。

很多酒店只要有家长带娃住过,没出大问题,平台就会给贴个“家庭入住推荐”的标签。

至于到底有没有适合孩子的设施、服务到不到位,全靠酒店自己吹。

家长订酒店时,只能对着照片和模糊的描述猜。

想知道有没有儿童座椅、游泳池水温多少、儿童活动几点开始,这些关键信息根本查不到。

本来想着翻评论能找到答案,结果评论区要么是晒风景的,要么是夸早餐好吃的,真正有用的亲子相关反馈少得可怜。

我后来看到一组平台数据,才知道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难。

亲子用户订酒店,平均要浏览18个左右的页面,花差不多2.6小时才能下定决心,比普通用户要多花不少时间。

而且很多家长订完之后还会后悔,不少差评都集中在“设施描述模糊”“活动和孩子年龄不匹配”上。

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酒店嘴上喊着“亲子友好”,实际根本没花心思。

我了解到,大部分酒店都宣称自己适合带娃住,但真正配备专业托管服务的没多少。

所谓的亲子活动,也大多是摆个玩偶、整个简单的DIY,根本满足不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如此看来,亲子酒店市场规模都冲到万亿了,却因为没个统一标准,陷入了“越宣传越没人信”的怪圈。

带娃出行选酒店,对家长来说根本不是休闲,而是一场风险评估。

你永远不知道订的酒店会不会踩坑,会不会有隐性消费,会不会让孩子觉得无聊。

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高净值家庭都不愿意重复预订,整个行业的复购率一直上不去。

标准来了!携程把“亲子友好”拆成了明明白白的清单

就在大家都被亲子酒店的“盲盒套路”搞得焦头烂额时,携程悄悄上线了一个亲子酒店星级评估体系。

本来我没抱太大希望,想着可能又是换汤不换药的宣传,结果点进去一看,发现它还真解决了核心问题把“亲子友好”这个模糊的概念,拆成了能量化、能对比的具体指标。

这套体系分了五个维度:设施、活动、服务、周边、口碑,每一个维度都细化到了家长最关心的点上。

比如设施方面,不再笼统说“有儿童设施”,而是明确写着有没有儿童床、能不能加床、有没有防撞条和插座保护,甚至连游泳池的开放时间和适合的年龄段都标得清清楚楚。

活动方面也很实在,不会只写“亲子DIY”,而是把具体活动内容、预约流程、时长,还有有没有专业导师都列出来。

服务上更是考虑到了细节,比如有没有儿童托管、能不能提供婴儿辅食、亲子自助餐有没有适合孩子的菜品。

周边维度还会标注3公里内的亲子景点,比如乐园、博物馆这些,方便家长规划行程。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考虑到了“年龄断层”这个问题。

我女儿3岁的时候,出门住酒店,就喜欢沙坑、木马这些简单的设施,睡前能有本绘本就很满足。

现在她快6岁了,低龄区的玩具她根本不看,反而对科学实验、营地活动这些更感兴趣,还想认识新朋友一起玩角色扮演。

以前选酒店,根本没法区分这些需求。

一家酒店对3岁孩子来说是天堂,对6岁孩子可能就很无聊。

但携程这套体系,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给出不同评分。

同一家酒店,托班家庭觉得好打了高分,小学阶段的家庭可能评分就低一些。

这不是说酒店不好,而是匹配度的问题。

如此一来,家长就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精准筛选,不用再靠猜了。

这套体系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把亲子度假的决策权交回了家长手里。

以前选酒店靠运气、靠感觉,现在靠标准、靠数据。

家长不用再花几个小时翻评论、对比页面,就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大大降低了决策成本和踩坑概率。

对酒店来说,这套体系也不是压力,而是方向。

以前很多酒店想做亲子业务,但不知道从哪下手,只能盲目堆设施、喊口号。

现在有了明确的标准,酒店登录后台就能看到自己在哪方面落后于同行。

比如发现自己的亲子设施在商圈排倒数,或者缺少3-6岁孩子的活动,就能针对性地优化。

千岛湖明豪国际度假酒店就是个例子,这家酒店本来靠湖景出圈,住客评分一直不错,但带娃的家长很少主动推荐。

后来他们通过携程后台数据发现,带娃订单在增长,但关于“儿童设施缺乏”的反馈也越来越多。

他们照着五大维度自查,发现活动和服务是短板。

于是酒店果断追加投入,建了3000平米的儿童乐园,还把两层楼打通做成滑梯套房,空中连廊改成亲子互动空间。

更用心的是,他们还联合当地非遗手艺人,设计了折纸小鱼、竹编这些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课。

这些改动上线后,反馈特别好,很多家长主动在评论区推荐,酒店也冲进了携程口碑榜全球100亲子乐园酒店,成了千岛湖带娃度假的首选。

还有去年新开业的舟山长乔鹈鹕度假酒店,从筹备期就借助携程的客群数据分析,结合自己的动物资源优势,重点做亲子设施和活动。

开业不到一年就跻身全国亲子度假50强,复购率也很高。

很显然,亲子酒店市场的成熟,离不开平台的标准搭建,更离不开酒店的落地执行。

平台建立标准,是为行业划清了底线;酒店把标准转化为实际体验,才能真正留住家长和孩子。

2100万亲子订单的背后,是家长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以前的亲子酒店市场,靠宣传、靠噱头就能吸引客户。

但现在,家长越来越理性,只靠贴标签已经行不通了。

只有真正把亲子友好落到实处,让设施、服务、活动都匹配孩子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说到底,亲子酒店的新秩序,本质上是“诚信”和“专业”的回归。

平台提供透明的标准,酒店提供靠谱的服务,家长不用再拆盲盒、不用再踩坑。

每一个让家庭少花时间、少操心的动作,都是这个行业走向成熟的一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元宇宙不再“概念热”?正像空气...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曾经频频刷屏的元宇宙概念,如今似乎在媒体头条上“退烧”了。但在刚刚闭幕...
夜读 | 真兄弟!从陌生到携手... 此刻,我正飞行在非洲的赤道上空。 脚下是水的世界。壮阔的刚果河和它的一众支流,在墨绿莽苍的林海间恣意...
紫牛头条|暗藏广告的AI内容,... 当你打开AI软件,询问“哪个品牌的扫地机器人性价比最高”“生成一个旅游攻略”......大概率会默认...
消费者提前半年买春节机票 被去... 到新西兰旅游的酒店预订好了,租车服务也提前预约了,可是机票却被退了。近日,来自上海的游女士很苦恼,她...
广汽埃安AION i60长沙上...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曹开阳)11月22日,广汽埃安AION i60在长沙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