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卖零食看内容生产力的迭代
当我们还在讨论AI能不能取代工作时,一部分人已经悄悄用AI完成了商业模式的闭环。今天分享的抖音AI带货零食玩法,其本质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小项目,更是内容生产方式变革的一个缩影。
我相信很多人为了搞副业,花了不少冤枉钱、走了不少弯路,我曾经也是。现在我基本只看“顺为网创”这个公众号上的项目,内容讲得很细致,而且不收费。跟着他们的操作方法照做,一个月赚个几千块还是挺轻松的。
透视小账号背后的大趋势
不妨把视野拉高一点,看看这个对标账号。348个作品,3.2万单的销量,收益破万。这个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是“去人化”电商的可行性。不需要真人主播,不需要搭建场景,甚至不需要实物拍摄。
他的视频形式极其简单,一只手提着零食转动。这种简单的视觉语言,恰恰最适合AI目前的生成能力。这不仅仅是省钱,更是在验证一种高效的、工业化的内容生产流程。
数字化重构:从搬运到新生
具体的操作流程,其实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重构。第一步,我们从同行那里获取“源文件”,利用皮皮去水印工具下载视频。这不仅是获取素材,更是获取市场验证过的“流量密码”。
通过Wink截图获取静态画面,这看似是降级,实则是为了让AI介入。我们将具体的视频抽象为静态的数据,为后续的AI算力处理腾出空间。
掌握核心算法:提示词工程
整个玩法的核心在于这一步:使用豆包的提示词反推。这其实是在训练我们与AI沟通的能力。能够精准地提取出图片的提示词,就等于掌握了生成无限素材的钥匙。
AI生成的图片,不仅避开了版权陷阱,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未来的电商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算力和prompt的竞争。
长期主义与量的积累
最后,通过指令让AI生成“手提袋子转动”的视频,并在剪映合成。这一系列动作的熟练运用,是在为未来更复杂的AI应用打基础。
这个项目给我们的启示是:从长远来看,学会利用AI工具放大个人能力,比盯着几单佣金更重要。当然,任何商业模式都离不开执行力,前期通过大量发文(怼量)来跑通模型,是每一个入局者必须经历的冷启动阶段。无论是抖音还是其他平台,这都是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