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鱼总外层焦黑里层没熟?炖的排骨硬得啃不动?炒个青菜出水又发黄?说实话,以前我做饭也总栽在火候上,后来才琢磨明白,这根本不是手感问题,全是热传递的门道没摸透。
就说炒菜吧,绿叶菜那真是个 “急脾气”。必须得等锅烧得冒烟,油刚冒小泡的时候下锅,最大火快速扒拉。你别说,这招我试了无数回,菠菜、油麦菜啥的,炒出来绿油油的还脆嫩,营养也不容易跑。但要是换了土豆、胡萝卜这种根茎类,可不能这么猛,中火慢慢炒才行,不然外面都糊了,里面还带着生味儿。
煎东西最讲究温度平衡。我以前煎排骨,总以为火越大越香,结果外皮焦得发苦,切开里面还带血丝。后来才知道,煎这种厚食材得用中火。电饼铛其实特好用,预热好了放进去,两面煎到金黄就行,受热还均匀。对了,煎鱼或者炸东西前给食材挂层糊,中火慢煎,糊既不会掉也不容易焦,这可是我踩了无数坑总结的经验。
炖菜那就是个 “慢功夫”,急不来。排骨、牛肉这种质地老的食材,得用微火慢慢焐。大火炖出来的肉,表面一下子就收缩了,里面的筋腱根本炖不烂,吃着又柴又塞牙。我炖牛肉有个习惯,先烧开热水焯一下去血沫,这时候得用旺火,水开得快杂质才出得干净。然后转中火加调料烧几分钟,最后再换小火咕嘟,炖上一两个小时,那肉才叫软烂脱骨。
烤菜的温度控制也藏着猫腻。用烤箱烤东西,温度最好别超过 200 度,不然特容易烤焦,还可能产生不好的东西。上次我烤鸡翅,包了层锡纸,温度设得低,烤出来汁水特别足。可千万别学路边的炭火烤串,那温度根本没法控,局部都烧到好几百度了,吃着不放心。
其实吧,不同做法的热传递方式压根不一样。炒菜是油传热,温度高来得快;炖菜是水传热,温度稳定不会太高;烤菜就是热气裹着食材加热。我之前炒牛肉,先大火把表面炒熟锁住汁,再转小火慢慢炒,就是利用油传热快的特点,这样炒出来的牛肉嫩得很。对了,腌牛肉的时候加勺啤酒,肉质会更软,这招是看大厨视频学的,亲测管用。
焯青菜也有讲究,水里滴几滴油,既能让菜更绿,还能减少营养流失。以前我焯水时间长,菜都煮烂了,后来发现水一开菜下锅,几十秒就捞出来,口感完全不一样。还有蒸菜,这方法简直是保留营养的神器,温度不高还不会让营养溶到汤里,比煎炒健康多了。
做饭这事儿真挺有意思,看似是火和锅的事儿,其实全是热传递在捣乱。掌握好温度,啥菜都能做得像样。我现在做饭,再也不会瞎开火了,看食材下火,比啥菜谱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