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挑担小摊到现在在商场餐厅售卖馄饨,小小一碗馄饨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变迁史,亦是一代代上海人从暖胃到暖心的过程,想来都是令人感到温馨的时刻。那么,上海为何称其为馄饨?上海馄饨与广东云吞、四川抄手有什么不同之处?
东航餐饮副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江礼斌个人认为:馄饨、云吞、抄手本质上是同一种食物在不同地域的演变,因地方文化、口味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三者的相同点都是用面皮包裹肉馅,经水煮而成的食品,而核心是“皮包馅”。不同点在于其包法。馄饨包法最为多样,常见样式有官帽式、枕式。常作为主食或点心。江南常吃菜肉大馄饨,一碗管饱;馄饨也可煎着吃,是为煎馄饨。云吞的包法上馅料不多,但会塞入一整只鲜虾。手法是快速一捏,不追求严密封口,煮熟后薄皮飘逸,馅料若隐若现,尾巴散开如金鱼尾。云吞、汤、竹升面三者为一体,是固定的搭配。正宗的吃法是“云吞在底,面在面”,防止面条被汤泡软。通常作为一顿正餐的组成部分。抄手的包法相对简单、规整。通常是正方形面皮,放入馅料后对折成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的两个长角向中间交叠捏紧。这种包法馅料包裹得比较紧实,不易散开,适合在浓味的红油汤料中“打滚”。
而汤底与蘸料,则是馄饨、云吞、抄手三者差异最大的部分。馄饨的汤底讲究清、鲜。特别是上海馄饨,汤底多用猪骨、鸡架或火腿熬制,清冽见底,调味简单,加少许盐、猪油、葱花、蛋皮丝、紫菜提鲜。吃的是原汤的鲜美和馅料的本味。云吞的汤底是精华,追求极致鲜美。大地鱼、虾籽、猪骨共同熬制的汤底。汤色金黄澄清,味道鲜美无比,带有浓郁的海味和骨香,几乎不加多余的配料,以免夺味。抄手的汤底反而不是主角,红油与秘制的调料才是其核心,一碗集香、辣、麻、甜、酸、咸于一体的复合调料,用红油、花椒粉、酱油、醋、糖、蒜泥、花生碎、芝麻等调成,抄手煮熟后沥干水分,放入调料中拌匀,味道浓烈刺激,吃时那是一种酣畅淋漓。(新闻晨报记者 严山山)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