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秀 人文美 乡村兴
创始人
2025-11-21 09:50:40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幸福门农庄主人刘英茹正在直播推介自家特色产品。 本报记者 严佩鑫 摄

沙岭镇稻田画吸引游客前来赏景打卡。李润韬 摄

本报记者 严佩鑫

核心提示

辽阳市太子河区因太子河贯穿全境而得名,这条承载燕太子丹传说的“衍水”,孕育出自然灵秀与人文厚重交织的独特基底。

近年来,太子河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打破传统农业边界,深入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新活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农旅融合产业兴

“春种秋收,幸福门农庄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去处,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劳动的果实。”“我每次从北京回辽阳老家都要到这里采摘,选购放心的农产品。”……11月19日,幸福门农庄主人刘英茹一边翻看近期的游客留言一边说:“这就是农庄成立的初衷,大家有机会体验农耕生活,还能吃上健康绿色食品。”

幸福门农庄位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宁卫乡,有7栋大棚,栽种着树莓、黑莓等多种小浆果,园内还散养着400多只蛋鸡、十余头跑山猪和一群活泼的兔子。今年8月起,农庄主人刘英茹开始尝试直播卖货,农庄的树莓酒、树莓果汁等深加工产品销售额有了明显提升,观光采摘的人也多了,农庄更加热闹。“打包寄快递虽然累,但心里可是真美啊!”刘英茹兴奋地说,不久前的一场直播中,树莓果汁一下子卖出了 97 单,整整 134 箱。

从认识薏米种子到薏米种植、收割的全程体验,从薏米产品加工体验到薏米壳变废为宝……11月20日,在辽阳三禾现代农业庄园,一场以薏米为主题的健康讲座及特色活动正在进行。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了薏米养生知识、食用方法、烹饪技巧等,让游客在玩乐的同时,体会循环农业对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虽然进入冬季,可铁西街道上王家村月季花基地的大棚内依然繁花盛开。据村党总支书记王桐介绍,借力抖音、快手以及视频号等直播带货,上王家村月季产业稳步向前,每天都有新订单。截至目前,全村月季花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合作社年交易额达700万元,是东北最大的月季花基地。每到春季,线上销售进入旺季,四面八方的买家纷至沓来,挑选各种月季苗木,带动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选购、拍照打卡。

文旅融合活力足

文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太子河区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活化传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乡村既有 “颜值”,更有 “内涵”。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太子河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绘就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动人画卷。

今年以来,太子河区深度挖掘朝光村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策划推出“朝鲜族民俗旅拍”系列产品,涵盖传统服饰体验、民俗场景拍摄、特色美食打卡等板块,累计吸引万余人次游客参与体验,有效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化,实现“民俗文旅+服务业”融合转型发展。

在沙岭功能稻米小镇,彩色稻苗勾勒出的劳动者剪影与农耕景观巧妙结合,“百年工运” 主题稻田画成为秋日里的热门打卡地。今年夏天,小镇依托这一特色,推出“稻田研学”“农耕体验”等项目,游客可参与水稻种植、收割,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魅力。

文旅融合不仅让农田变景区,更推动稻米产业升级,印有稻田画图案的真空米砖、稻壳工艺品等文创衍生品深受市场青睐。今年以来,小镇稻米销售额同比增长10%,带动周边 200余户农户增收。

金秋时节的铁西街道段夹河村,40亩晚菊铺展成金色的海洋,每年此时,这片花海总能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乡村文旅的亮眼名片。今年,这份热闹里多了一抹文化亮色 ——“稚娃稻甜”品牌创始人庞渤洋带着她的东北非遗项目重返故土,以非遗工坊为纽带,为家乡文旅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这份合作的起点,是深埋心底的故土情结。庞渤洋的祖辈曾在段夹河村扎根生活,这片土地的烟火气早已融入她的血脉。多年来,她深耕东北非遗文化,让 “稚娃稻甜” 从创意走向实践,成功入选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知段夹河村花海已成为区域文旅招牌,却仍有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的空间时,她毅然选择回归,以非遗为笔,为家乡文旅添彩。

“稚娃稻甜”品牌创作了大量有美好寓意以及适合喜事礼俗的亲子类生活美学用品。庞渤洋总是不自觉地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东北元素”,重塑东北民俗记忆,用版权赋能传统,让民俗文创融入现代美学,让传统手作温暖当下生活,多年来得到市场的认可,实现民间艺术价值与市场效益双赢。在山东青岛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非遗手工布艺“稚娃稻甜”以传统的东北民俗手工艺品展示了太子河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段夹河村花海本就自带“流量”,每到秋冬季花期,游客络绎不绝。而庞渤洋的非遗项目,承载着东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既有IP 形象、民俗印花等文化符号,更有手工文创的温度。花海为非遗提供了自然灵动的展示舞台,让传统文化可感、可触、可体验;非遗则为花海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读懂东北文化的韵味,实现“1+1>2 ”的叠加效应。

非遗工坊的落地,正是这场强强联合的核心载体。它不再是简单的合作项目,而是庞渤洋扎根故土、服务家乡的具体实践。未来,这里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文旅线路,带动家乡发展,让村民在参与非遗创作的过程中收获归属感与获得感,让文化红利惠及故土乡亲。

城乡互动前景广

城市游客走进乡村体验农耕乐趣,乡村特产借助文旅渠道走进城市餐桌,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激活发展动能…… 近年来,辽阳市太子河区以农文旅融合为纽带,打破城乡壁垒,推动资源、要素、消费在城乡间高效流动,走出一条 “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的新路径,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城乡资源互补,让乡村美景变身 “城市后花园”。洪茂种植家庭农场制作了2万平方米的稻田画,修建了稻田主题广场;建设400平方米田间大舞台、300个座位的看台;修建了150米的观光栈道,以及网红晃桥。将独特的农业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游客不仅能观赏美景,还能参与农事体验,感受农耕文化魅力。

与此同时,城市消费与技术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朝光村在发展朝鲜族民俗旅游时,引入城市餐饮管理经验与电商销售模式,将传统辣白菜从 “农家小菜” 升级为 “文旅商品”。村里的辣白菜产业园不仅面向城市游客提供制作体验服务,还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周边城市,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此外,城区文创企业还为朝光村设计民族风包装、开发民俗文创产品,让朝鲜族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城市市场。

为加强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太子河区通过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同时推动乡村人才进城学习提升,形成 “双向奔赴” 的人才流动格局。“城市的运营经验让乡村民宿更具吸引力,而乡村的自然环境又能满足城市游客的需求,这就是城乡互动的魅力。”返乡创业青年李梦对未来充满信心。民俗餐馆经营者小金就曾到沈阳知名餐饮企业学习服务流程与菜品创新,回来后对自家餐馆进行升级, 生意比以前红火了不少。

此外,太子河区还借助农文旅活动,搭建城乡消费对接平台,让城市消费助力乡村增收,乡村产品丰富城市供给。每年举办的 “太子河文旅消费季” 活动设置乡村特产展销区,沙岭稻米、朝光辣白菜、北菊花海蜂蜜等 20余种乡村特产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前来采购,有效打通了 “从田间到餐桌” 的消费链条。

接下来,太子河区将通过农文旅推介活动,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前来游玩,购买放心绿色农产品,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更多市民走上健康路,收获快乐旅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1949艺术街:文化新地标...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签约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重庆11月20日电 (记者冯文彦)11月19...
奶皮子为什么又火了?四道菜里的... 最近,奶皮子突然再次冲上话题榜。社交媒体上,从“奶皮子糖葫芦”到“奶皮子蛋糕”,这种来自草原的传统乳...
姥爷把骑行的1000公里都写成... 《西湖醋鱼美名传,吃完感觉挺一般》 内容自@带老头晒晒太阳
怀柔凤凰山陵园:北京山水间的永... 在北京怀柔的怀抱中,凤凰山陵园以其独特的山水优势,成为许多人眼中“理想的安息之地”。作为一名曾经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