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已通过上市聆讯,标志着其离正式挂牌上市仅一步之遥。
过去三年,遇见小面以“每3天开一家店”的速度将门店数量翻了三倍,营收突破10亿元。与此同时,其客单价四年连降,单店销售额也出现下滑,这家以“标准化”崛起的面馆品牌,正试图用“下沉+出海”破解增长瓶颈。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现代中式面馆连锁品牌,主营产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及饮料。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遇见小面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及最大的川渝风味面馆品牌。
2025年4月15日,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在反馈意见中提出六条质询,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白酒经营资质、数据安全合规、募投项目审批、股权激励方案合规性等问题。质询直指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要求其说明股权激励对象关联关系及定价公允性,防止利益输送。
在上市审核期间,8月6日,公司第二大股东百福控股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奇昕控股有限公司以总代价4800万元转让了遇见小面1.71%的股权。尽管官方声明此举为“回笼资金补充营运资金”,但IPO前夕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的行为,依旧引起了广泛关注。
10月13日,六个月的审核周期结束,在逐一回复监管问询后,遇见小面成功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根据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3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0月15日,遇见小面迅速更新并重新递交了招股书,补充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财务数据。11月17日,港交所文件显示遇见小面已通过上市聆讯。
整个上市流程背后,是遇见小面面临的对赌协议压力。据披露,公司在2021年的B+轮融资中签订协议,若未能在2028年3月前完成上市,需以不低于原投资价150%的条件回购股份,这一条款形成了约4500万元的潜在赎回负债。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营收从4.18亿元增长至11.54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公司在此期间完成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质变——2022年净亏损3597万元,2023年实现净利润4591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6070万元。
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营收达7.03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4183.4万元,同比增长95.8%。
业绩高增长的背后是门店网络的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10月8日,遇见小面的餐厅数量已由2022年的133家增长至451家,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440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1家餐厅。
然而,整体华丽业绩的背后,是单店运营指标的下滑。数据显示,遇见小面直营餐厅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峰值13997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805元,降幅达15.7%;特许经营餐厅从13554元降至11493元,降幅15.2%。
翻座率指标同样不容乐观。直营餐厅整体翻座率从2023年的3.9次/天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4次/天;特许经营餐厅从3.6次/天降至3.1次/天。
为应对单店效率下滑,遇见小面采取了“以价换量”策略。公司财务总监在招股书中表示:“主动将客单价从36元降至32元以换取客流,短期压制利润率但保障了长期规模优势。”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直营餐厅客单价从36.2元降至31.8元,特许经营餐厅客单价从36元降至30.9元。
当前餐饮行业整体增长放缓,《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5》显示,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6%,增速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同时,餐饮消费观念日趋审慎,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将减少或维持现有餐饮支出水平,2025年8月全国餐饮人均消费已降至36.6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7.7%。
“以价换量”策略确实为遇见小面带来了订单总数的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的1416万单增至2024年的4209万单,翻了近3倍。公司净利率从2023年的5.7%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9%。
数据显示,遇见小面在广东地区门店占比高达65.79%,从营收上看,2024年华南地区贡献了8.75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75.8%。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区域的市场结构,被业内称为“大本营依赖症”。
为破解区域依赖困局,遇见小面加速探索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二线及以下城市直营门店翻座率仅2.6次/天,低于一线城市的3.4次/天。特许门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单店日均销售额也明显低于一线市场。
香港市场成为遇见小面区域扩张的亮点。2025年上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总商品交易额同比增长1050.57%,香港地区增长占整体增长的21.30%。
这一成绩或许为其海外扩张计划注入了信心,遇见小面计划于2026年至2028年开设共计520-610家新餐厅,并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据悉,遇见小面新加坡首店正在筹备中,预计第一家海外门店将于今年12月开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前五名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仅2.9%。2024年,作为第四大中式面馆企业及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的遇见小面,市场份额仅为0.5%。
与此同时,《重庆小面品类发展报告2025》指出,该品类面临消费场景受限,口味偏油腻、价值感不强等问题,难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频率。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钟耕教授表示,面对低客单价与高运营成本的矛盾,可以通过研发低GI(血糖生成指数)面食、低脂浇头等健康化升级,为产品带来合理的溢价空间,提升价值感,不能仅仅依靠降价促销;品牌建设是核心突破口,“重庆小面不缺好味道,缺的是叫得响的品牌。”
撰文 | 意欢
上一篇:700余年活窖“在岗”!五粮液藏着“看不见的酿酒师”
下一篇:雷红娟||那山,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