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乡村主理人”带动苏州清水村年接待游客破百万
创始人
2025-11-20 08:49:32

从“蟹季限定”到“四季常热”

“乡村主理人”带动苏州清水村年接待游客破百万

味觉公路 度假区(阳澄湖镇)供图

入冬后,阳澄湖畔有了阵阵凉意,苏州“村牛肉铺乡村牛排馆”的热度却没有“降温”。主理人陶陶每天都上紧“发条”,为一茬茬慕名而来的食客烹制美味。

这间开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清水村的牛排馆没有菜单,陈列30多种品类和等级的牛肉冷柜就是“选肉地图”,所有牛排按克重售卖,现挑现煎。“我们既然选择了乡村,就要追逐真实的烟火气。”陶陶的经营理念和村子里其他主理人不谋而合,也是大家能把小店开好的依据。

位于阳澄湖美人腿半岛上的清水村,近几年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热门文旅打卡点。这个面积6.3平方公里的村落里,集聚咖啡、木作、陶艺、面包、机车等40余家主理人业态,他们的到来,也让清水村的旺季从“蟹季”扩展为一年四季。2024年,清水村主理人营业额超4000万元,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入破千万元。

“乡村主理人”为何扎堆出现在这个小村庄?他们的到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怎样的活力?记者近日走进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意气息的土地,探寻这里的“乡村主理人”如何深深扎根,闪闪发光。

40多家“主理人小店”点亮村庄

穿过一排排临湖露天的咖啡桌椅,“墨陶绘”主理人张章径直来到后院新建的玻璃屋前台,仔细核对近期订单。“玻璃屋还没建好,就收到一批亲子教育、学校研学的订单了。”

这个玻璃屋能同时容纳20人体验陶艺,屋外90平方米的小院里,两座白色砖砌烤炉给院子平添几分烟火气。前院是两层小楼,楼上是陶艺主题客房,楼下是展示陶瓷艺术精品的休闲空间。这几年小店发展得不错,去年张章又拓展出来这个后院。

一开始,张章并不想来这里。“一是觉得这里离市区太远,人流量不够,另外就是小院需要花很大力气去设计装修,相当于‘从头再来’。”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有着18年陶艺教学经验的她犯了难,但架不住当地领导多次诚挚邀请,又考虑到乡村的自然环境适合创作且房租成本较低,张章和丈夫思考再三,最终在2018年将工作室搬到清水村。

没承想,这个决定给张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由于此前积累了相对固定的客源,再加上来村里游玩的散客,“墨陶绘”在清水村的发展顺风顺水。张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房租较之前每年可以省下30万元,年营收能稳定在60万至70万元。“利用好新开的空间,除了做好陶艺教学,我们还要做自主品牌和文创产品。”张章对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

在清水村,40多位像张章这样的“乡村主理人”将乡野风情、农耕体验、渔家生活等元素,巧妙融入陶、木、茶、咖啡、摄影等手作体验和休闲娱乐项目之中,让这里成为兼具江南水乡风貌和现代创意气息的村落改造样本。

“冬日咖啡”是入驻清水村的首家咖啡馆,步入小院,阵阵花香扑鼻,院子里鲜花、绿植错落摆置。小店里,摆放各领域书籍的古朴书架,分贝仪超过90分贝以上就会发出提醒,还特意没有设置“扫码点单”,只为多一点面对面交流——各种小巧思都是为了给客人创造一个安静空间。主理人滕韵伟曾任一上市企业IT部门负责人,奔着改变生活方式的想法,他和妻子来到这里,过上了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

“如果是比服务、环境和宣传,那么店与店之间的区别不会太大,我们要做的是深耕专业,走精品化路线。”滕韵伟思路清晰,这两年“冬日咖啡”开始烘焙咖啡豆,主打差异化,让小店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走清水村,这里既能看到比较常见的咖啡、民宿、露营等主理人业态,也能看到摩托机车、重庆抄手、定制旗袍、手工木作等小众业态。据了解,这里的主理人业态覆盖一二三产,3年以上的存活率达90%以上,每一家店都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IP。

收入单一的“蟹村”迈出转型步伐

趁周末,上海市民陈敏和朋友一脚油门来到清水村,来之前,她们已订好“村上湖舍”民宿,预约了“柿野艺术空间”的写真,还规划打卡“抄手咖啡”、水边玻璃茶屋等“网红店”。对她们而言,如今来阳澄湖游玩,吃蟹早已不是唯一选择。

“背靠阳澄湖这个得天独厚的IP,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平’。”清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锋告诉记者,2015年前后,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与大闸蟹直接“绑定”,一年到头除了9月至12月的“蟹季”,其他都是淡季,这也反映在村集体收入上,最高时每年仅有500万元。

要想转型,就必须解决业态单一的问题。摊开地图可以发现,清水村地理位置绝佳,出半岛后可迅速驶入苏州市区各大快速道路,向南到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片区,向西到苏州高铁新城,车程均在20分钟左右。离繁华不远,距乡村很近,临湖近市的便利交通为当地发展文旅提供了天然优势。如果把这里的业态做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会不会是一个好机会?

带着这样的思考,2015年,度假区(阳澄湖镇)开始摸索“主理人经济”发展模式,邀请有想法、热爱乡村的创业者入驻。一个准主理人从看场地到签租赁合同,再到设计、装修,开业前后的市场推广乃至融资,镇政府、村委会都可以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犀牛咖啡”,一身潮范儿打扮的80后主理人陈飞宇讲述了他与这里结缘的故事。“那是2023年的大年初一,我和朋友环湖骑行经过清水村,瞬间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这份惊艳让陈飞宇不舍离去,也萌生了在这儿打造一个车友集结地的念头。他的这一打算与当地政府丰富多元业态的想法不谋而合。很快,“犀牛咖啡”开门纳客,“公路犀牛”品牌随之创立,为这座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

“作为引导者,我们还提前考虑了产业业态的单一和同质化竞争问题,错位引进主理人业态,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乡创产业。”度假区(阳澄湖镇)相关负责人说。优质的创业环境叠加政策的扶持激励,让一群怀揣着梦想的设计师、手作人、摄影师接踵而至,曾经收入结构单一的“蟹村”,成功生出“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清水村年集体收入从500万突破1000万元,年游客量从50万人次增加到110万人次,50余户村民通过收租金、挣薪金的方式增加了收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梦想。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在主干道上的民居,如今年租金收益也提至15万元。

更多探索催生更强“化学反应”

骑行在阳澄湖澄林路上,沿途一道道明黄色“笑脸”标识跃入眼帘,50余家特色店铺沿湖串联,这是今年6月度假区(阳澄湖镇)推出的全国首条“主理人共创型味觉公路”。这条13公里长的公路以“味”为纽带,将阳澄湖的各个打卡点巧妙串联,为游客提供“可游、可吃、可拍、可传播”的丰富体验。

“‘味觉公路’这个项目将会带给我们非常大的流量,本身阳澄湖就很适合骑行,共创计划可以让更多游客到不同的店有不同的体验,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谈及未来的发展,陈飞宇充满信心,“我们会做好‘机车+文旅’的模式,助力串联大闸蟹产业、沈周文化骑行线路,让更多的人来到乡村、爱上乡村。”

“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真是太好过嘞!”今年66岁的田兴泉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村人,日常承接村里的红白喜事,这几年村子的发展让他感叹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从2020年开始,田兴泉便将家里80平方米的两间平房租了出去,每年能收取3.6万元的租金,加上老两口工作赚的钱,全年总收入有20万元,一家五口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随着“乡村主理人”的陆续入驻,田兴泉发现村里不经意间变得干净整洁了,改造后的房子更加漂亮,道路、公共设施也更加完备。以往只是大闸蟹成熟时这里会热闹一段时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镇上、村里吃喝玩住。

清水村正计划打造新时代乡村社区,探索内容赋能乡村新方式。当地将“主理人经济”1.0发展模式升级成为2.0版本——“阳澄湖主理人乡创计划”,端出“鼓励企业原创研发”“扶持新兴业态企业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六大类别扶持政策,以“合伙人”的姿态助力主理人梦想生金。

让“乡村主理人”催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更多的探索正在落地。去年8月,度假区(阳澄湖镇)赴沪开展主理人全球招募活动,面向全球品牌主理人发出邀约,引导在地“主理人经济”的错位发展、互相补充,持续激发创造力。区级层面也“加码”支持。今年6月,相城区委组织部出台《党建引领乡村主理人发展实施办法》,给出设立主理人专项补助,支持主理人开展乡村人气复兴活动每年不少于20场,对于形成一定热度的品牌、IP网络流量给予相应资助补贴等一系列务实举措。

置身于清水村,目光所及,是青瓦白墙的错落排布、白鹭掠过水面的涟漪;耳畔所闻,是手作工坊的敲打、咖啡馆中轻柔的交谈。一个由“乡村主理人”携手共创、融自然野趣与人文温度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正循着阳澄湖的晨光与暮色,缓缓铺展成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诚 王俊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Yeah!生活|新沂?心仪! ... 本文转自:人民网网联中国融媒体工作室  沂蒙山余脉向南  绵延为“八百里马陵”  沂河沭河由鲁入苏也...
资本狂飙酒业,为何集体陷入困局... 酒业从不缺资本整合的新故事。 11月9日,新宋河启航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 “宋河重整最大的危险不...
“韩流烤肉”遇上“中式内卷”:... ©文/南城锦 风味棱镜资深作者 曾几何时,推开一家韩国烤肉店的门,是都市年轻人社交仪式的一部分。炭火...
第一次做酸菜鱼:老坛酸菜鱼的做... 你是否也曾在家中尝试过自己做一道美味的菜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道深受大家喜爱的美食——老坛酸菜鱼!...
这道餐厅招牌菜,没想到在家做也... 今天是詹姆士的厨房陪伴你的第3448天 谢谢你的点阅与分享 最近后台很多小伙伴来问:有没有什么小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