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省豫宛香酒业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蒸汽从木甑缝隙袅袅升腾,身着工装的工人俯身翻动刚蒸熟的红酒谷,浓郁的粮香与酒香瞬间弥漫四周——这里的每一滴黄酒,都在续写着自清乾隆六年“世宗酒坊”延续至今的百年传奇。
百年传承 酒韵绵长
“您看这些陶坛,里面封存的都是陈酿数年的老酒。我们陈家14代人,始终守着‘蒸、淋、煮、摊’的老规矩。”车间一角,高级酿造师宋高献指着整齐码放的千余口陶坛介绍。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酒酿造技艺”的传承者,豫宛香始终恪守“古遗六法”:取自丹江水系深层活水,甄选南阳特产红酒谷、糯米为原料,加入依《本草纲目》配方制成的本草麦曲,经白曲糖化、传统开耙、压榨煎酒等工序,最终入陶坛陈酿千日而成。
拂过陶坛外壁的岁月痕迹,启封瞬间,琥珀色酒液清澈透亮。“这酒含21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老人饮用可舒筋通络,年轻人也无需担忧度数过高。”酿造师舀起一勺酒,酒线绵长不断,入口是粮香的醇厚,咽下后甘爽回味,正是老辈人代代相传的“本味”。
“我们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引入了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豫宛香酒业技术总监陈兆庆介绍,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厂,需经过12道严格检测环节,确保每一瓶黄酒的年份、酒精度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虽已提升,但发酵、陈酿等核心环节,仍需靠老手艺把控——这是豫宛香的根。
古艺守正新技赋能
穿过充满传统气息的酿造车间,灌装车间内是另一番忙碌景象:60余台先进设备高速运转,透明流水线上,黄酒经无菌灌装、自动贴标,快速封装成瓶。
“厂区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平米,年产黄酒5000吨。”陈兆庆指着墙上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介绍,全自动化生产既守住了老味道,也满足了更大范围的市场需求。
工人张月彩说:“我在这厂上班两三年了,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里,工资也不低,我感觉在这里上班很满意。看着咱本地的黄酒越来越火,心里也很高兴。”
目前,企业119名员工中,9名高级酿造师与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核心团队,精准把控“传统工艺+现代标准”的平衡。在产品展示区,红曲红酒谷黄酒、月季红酒谷黄酒、枸杞红枣红酒谷黄酒等十余款产品一字排开。
“这些是结合邓州特产开发的新品,既保留了黄酒的养生属性,又增添了花果清香。”陈兆庆拿起一瓶时尚包装的低度黄酒,“现在年轻人也爱喝,我们还推出了饮料型黄酒,冰镇后口感更清爽。”
来到公司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手持黄酒,向网友详解“古法酿造+现代养生”的产品特色,屏幕上订单持续跳动。“我们采用‘传统经销商+电商+直播新媒体’的多元销售模式:老客户认我们的老味道,新客户通过直播间认识豫宛香。”运营人员介绍,针对不同人群,产品覆盖高中低档——既有适合中老年人的经典养生款,也有受年轻人青睐的时尚款,2024年企业产值已达2500余万元。
品质聚力口碑传扬
走进公司荣誉室,数十块奖牌奖杯在灯光下熠熠生辉:2017年“红谷奖”、2018年“金谷奖”、2021年IWGC国际酒类大赛银奖……从2019年成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南阳成员单位,到2022年获评“南阳老字号”,再到2023年斩获“南阳礼物”“邓州礼物”认证,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市场对豫宛香品质的高度认可。
“2024年我们收获更丰。”该公司负责人陈涛介绍,企业不仅荣获南阳市农业农村局颁发的“南阳知名农业品牌”证书,还创办了“邓州非遗空间”,让更多人能近距离感受黄酒非遗文化。此外,去年举办的“豫宛香杯”秦俊文学研究会议,更让黄酒文化与文学碰撞出别样火花。
夕阳西下,厂区陶坛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工人正将刚封装好的黄酒搬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我们要把这口邓州味道,做成国际知名的健康黄酒品牌。”陈涛望着货车远去的方向,语气坚定。晚风再次吹过厂区,那缕醇厚酒香,正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邓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