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踏秋、溶洞探险、品尝“硒”餐……由中共安徽池州市委宣传部和新民晚报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季“老外来池州 我们‘不见外’”活动近日在秋日暖阳中举行。四位来自韩国、俄罗斯的国际友人走进池州市东至县、石台县,以脚步为节拍,奏响“三重奏”:探古韵,从三十万年华龙洞到六百载白石岭;品硒宴,于石台风味中享受美味与健康;览山野,在秋浦河的诗情画意间沉醉……他们在传统村落的烟火气与皖南山水的秀美中,解锁池州文旅的独特魅力。
古韵新生
池州的秋景,不止于自然风光的绚烂,更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历史记忆。位于东至县的华龙洞遗址,是此次探寻之旅的“时光起点”。
30万年前,“东至人”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人类化石、石制品与丰富的动物群遗迹,这些珍贵遗存为探讨现代人起源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这说明从古至今,池州的生活居住环境等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来自韩国的上海梦街建筑总设计师严贞朝(Eum JeongJo)并非第一次来池州,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还是带给他不少惊喜,“从我们东方人的角度来说,池州是运势很好的地方。”
作为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中国中更新世晚期古人类研究的重要地点,华龙洞遗址于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遗址保护区内,触摸着历经岁月侵蚀的岩石,外国友人们凝神静思,仿佛能听见30万年前古人类劳作的声响,感受着池州大地孕育生命的深厚积淀。
飞龙和白瑞禧与华龙洞吉祥物合影
在石台县白石岭古村,600余年的岁月沉淀让这里成为“活着的历史标本”。这座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依山而建,白崖峭壁与错落屋舍相映成趣,徽墙黛瓦、青砖古道保留着古朴韵味,30余栋徽派老房却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朴外奢内”的设计巧思,让古村落的建筑肌理得以完整保留,古树咖啡和富硒香茗则同时满足了现代居住的舒适需求,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这里的民宿和咖啡馆,有着韩国人会喜欢的氛围感。”一走进白石岭村,来自韩国的小红书、ins博主白瑞禧(Baek Seohui)就发现池州山水已经披上了秋天的颜色,“正好现在有面向韩国人的来华免签政策,这对我们来说很便利。如果想体验中国的自然风景、中国乡村的文化历史,我觉得池州是个不错的选择。”
飞龙和白瑞禧在白石岭亲近自然
在潺潺溪畔的古树下,悠扬的石台民歌萦绕耳畔。白瑞禧换上传统服饰,跟随非遗传承人学唱经典戏曲桥段,指尖触碰的砖瓦、口中吟唱的曲调,让外国友人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村落“活在当下”的生命力。在这里,远古的历史与现世的烟火交融,池州的“古韵”在秋日里愈发鲜活。
富硒生态
“都吃过西餐,没吃过‘硒’餐吧!”在位于石台县的“中国生态硒都会客厅”,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俄罗斯旅游短视频创作者飞龙(Artem)在近距离了解池州富硒资源的独特价值后,忍不住打趣道。这片土地孕育的富硒农产品,是当地居民的健康密码,更是池州生态优势的生动体现。
石台作为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已形成完整的富硒生态链。石台土壤的硒含量平均值达0.556mg/kg,产出的食材天然富集硒元素,无需人工添加便可实现“膳食补硒”。
“这里烹饪而成的菜肴有着特别的味道,我印象最深的菜就是石台螺蛳烧鸡。”在池州的这几天,飞龙品尝了不少当地美食,“希望大家都能来安徽池州,品尝特色菜的同时享受健康生活。”与传统滋补品不同,石台“硒”餐依托原生态食材,将营养融入日常滋味,既顺应秋日养生需求,又不会给肠胃增添负担,堪称接地气的“天然养生方”。
品尝硒餐
生态优势带来的舒适体验,在紧邻牯牛降景区的米莎咖啡馆得到了完美延续。这里将咖啡、手工窑烤面包与原始自然景观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山野慢生活”套餐。
“桂花的季节回来了!”韩国时装模特、演员韩东均(Han JungSik)兴致勃勃地制作着桂花拿铁,每一个步骤都融入对秋日的喜爱。大家围在窑炉旁,等待亲手制作的手工面包出炉,麦香与咖啡香在空气中交织,窗外是层叠的秋山,构成一幅惬意的山野图景。
外国友人亲手制作的面包出炉 吕倩雯 摄
走进石台县蓬莱仙洞,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我们在这里亲眼看到了历时9000万年形成的溶洞。溶洞里的某些穹顶,很像米开朗基罗的油画。”在韩东均看来,历经千万年形成的石笋、石柱宛如大自然的艺术品,“在蓬莱仙洞,我感受到了时间的伟大,我要将从这里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能量带回韩国。”
外国友人参观石台县蓬莱仙洞
石台县蓬莱仙洞“罗纱帐” 吕倩雯 摄
山野栖居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千年前,李白多次踏访秋浦河,留下了传世诗篇。如今,四位外国友人在秋浦河大龙湾,亲身感受了诗中的壮阔意境。
外国友人在秋浦河大龙湾感受诗情画意 马柱 摄
俄罗斯小伙飞龙换上古装,化身“诗仙李白”登上游船。当船桨划破秋日河面,他立于船头高声朗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清脆的吟唱与河水的潺潺声相融,仿佛重现了千年前的诗意场景。两岸秋林倒映水中,红枫、黄杨与碧水相映,构成一幅流动的秋浦河画卷。大家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人在画中游”的瞬间。
飞龙化身“诗仙李白”登上秋浦河游船
夜枕池州,让秋日的温情愈发浓厚。作为东至县东流古镇着力建设的文旅创意产业项目,飞地学苑民宿有着不一样的风情。民宿前身为始建于1932年的安徽省立池州农校。2017年起,飞地学苑针对主体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与重建,试图还复农校旧存的风貌,弥合历史与当代的裂缝。
民宿主打以历史环境融入现代城市文化,以文化赋予历史新的生命力。除了将旧址改造成标志性艺术建筑空间外,民宿还优化周边生态环境,扩大森林绿化覆盖面积,打造自然生态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飞地学苑民宿 吕倩雯 摄
如今,这座距今近百年历史的建筑,正成为知名的文艺生活旅行目的地,给人们带来集徽派美食、文化民宿、艺术空间和文创书局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创意居住体验。
“对不少韩国人来说,池州的九华山非常有名。但来到池州后,我发现除了九华山外,这里人文荟萃,风景也非常好。”民宿推窗便能望见秋日山林,对于热爱马拉松运动的严贞朝来说,这里堪称“跑者圣地”,“我很推荐大家在游览完九华山后再来池州的东至县、石台县待几天,这会是非常棒的出行选择。在池州的山野间跑步,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分泌多巴胺,是很让人享受的事情。”
从远古遗址的历史厚重,到古村民宿的烟火温情,从山野咖啡的休闲惬意,到秋浦河畔的诗意吟唱,四位外国友人在池州秋日中,解锁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广州花都行(29)
下一篇:(外代一线)2025迪拜航展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