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从开幕以来,如同一扇窗,映照出一个活力满满的广州。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广州着力推动“体育+”深度融合,促进体育与文化相融、与科技互动、与旅游联动、与城市共生,把全运带来的流量转化为广州发展的能量。
11月18日至20日每天22点,CCTV-4《走遍中国》栏目连续推出三集系列片《跟着全运游广州》,带你打卡羊城,看看这座城市到底有多拼。
广东奥体中心变身“城市绿洲”
广东奥体中心经历了一年多的绿色改造,不仅彰显了大湾区的精神、活力、自由、创新,更通过隔热、通风、遮阳、光伏等手段体现了环保设计理念。
场馆屋顶的深蓝色“矩阵”——新增的太阳能光伏板,每年可产生42万度电,减少35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万棵树木。
绿色场馆改造还藏在脚下。通过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构建完整的雨水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精心保留原有植被,绿化面积新增近4万平方米,建设骑行绿道和人行跑道,打造周边居住区15分钟步行圈。
动物运动会火热开赛
广州动物园正在进行一场“全园动物运动会”。
在跳水比赛现场,猕猴们化身“跳水健将”,从3米高台一跃而下,水花四溅,动作潇洒;“体操健将”黑猩猩正在吊环上秀它的惊人臂力,绝对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水獭选手把泳道变成了“个人自由表演区”,蝶泳、仰泳、潜泳外加遛弯,主打一个参赛开心就好。此刻在运动场上角逐的它们,是这座城市活力与热情的具象化。
越秀山体育场旧貌换新颜
越秀山体育场,这座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场馆,见证了南粤足球所有的激情与辉煌。它的升级改造尊重历史、修旧如旧,遵循“体育魂、岭南味、国际范”的原则。
融合观众进出场流线,设计正门楼、足球场、镇海楼、明城墙、中山纪念碑等历史文脉,同时结合赛事功能需求,对室内流线及公共空间装修等进行了改建,使观众观赛体验更加舒适。诸多的设计让体育场既保有赛事场馆的热血活力,又能悄然融入日常居住场景。
“喜洋洋”“乐融融”萌翻出圈
要说本届全运会最出圈的,当属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这两款吉祥物由曾设计“冰墩墩”的广州美术学院团队精心打造,原型选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它们头顶的三朵水花分别象征着粤、港、澳三地,寓意同心同源,携手共进。
从两只可爱的小海豚带来的文化共鸣,到赛事催生的融合热潮,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典,更是广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加速器。广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