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的碧海蓝天背后,一段被当地人称为“死亡路段”的公路,在11月14日凌晨吞噬了5名中国游客的生命。 这场悲剧发生在游客们最放松的时刻,凌晨4点30分,天色未亮,许多人还在睡梦中,车辆已失控冲下山坡。
事发路段早已因陡坡急弯、缺乏防护栏而臭名昭著,甚至连当地司机都闻之色变。 这场事故究竟是司机失误,还是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必然结果?
事故发生在布勒冷县吉吉特村路段,一辆载有13名中国公民的丰田海狮小型巴士从登巴萨驶往新加拉惹。 警方通报显示,车辆在通过下坡弯道时突然失控,先后撞上防护设施、冲出路面,最终撞树侧翻。 现场照片显示,车身严重变形,车顶塌陷,行李和玻璃碎片散落一地。
遇难的5名中国公民年龄在52岁至66岁之间,多为老年人。 幸存者中包括一名5岁儿童和一名74岁老人,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印尼籍司机阿里夫·阿尔·阿克巴尔仅受轻伤,已被警方控制并接受调查。 警方初步认定,事故原因是司机在长下坡弯道“未保持足够谨慎”。
然而,司机的失误或许只是悲剧的导火索。 多名当地华人指出,事发路段是巴厘岛公认的“事故高发地”。 一名常驻巴厘岛的华人描述:“这条路狭窄陡峭,急弯连绵,雨季路面湿滑易塌方,连新车都难以刹住。 ”该路段防护栏稀疏、警示标志不足,多年来事故频发却未见改善。
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调翻译、救治和善后事宜。 但总领馆此前曾多次提醒中国游客,印尼部分景区道路险峻、车辆老旧,需格外注意交通安全。 类似的警示并未阻止悲剧重演,今年7月,东爪哇省也曾发生中国游客因车辆失控坠沟的事故。
此次事故暴露了海外旅游安全的深层隐患:旅行社是否对运输公司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路线规划是否避开危险路段? 尤其是对老年游客,是否有针对性安全保障措施? 数据显示,遇难者中多数为60岁左右老人,他们在突发事故中更易受重伤。
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识同样关键。 例如,在车辆行驶中系安全带这一基本措施,却常被忽视。 此外,选择正规运输公司、提前了解路况、购买涵盖紧急医疗的旅行保险,都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