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不香了!”这是2024年下半年,很多创业者的共同感叹。
两年前,开奶茶店还是无数年轻人眼中的财富捷径。
有人辞职,有人卖房,有人贷款,只为拿下一块加盟资格,朋友圈里晒店开业的红绸带,仿佛下一刻就能变成人生赢家。
可如今,热闹散去,遍地都是招租告示、二手设备甩卖,加盟商们在夜里数着账本叹气。
有人把机器当废铁卖,有人还着贷款继续上班,还有人干脆在门口挂上条幅:“加盟需谨慎,已倾家荡产。”
一年时间,茶饮行业倒闭超14万家门店。
曾经动辄估值上百亿的新茶饮帝国,如今利润腰斩、股价暴跌,连“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都撑不住。
为什么这条曾经“稳赚不赔”的赛道,变成了如今的“加盟坟场”?
三年前,茶饮是中国最热的创业项目。
那时候,无论是一线城市的白领,还是三线城市的宝妈,人人都觉得,开奶茶店稳赚不赔。
“加盟就能赚钱”,这句话被写进了无数招商宣传册。
品牌方给出的数据也漂亮,投入20万,月入五万,开店90天回本总部全程扶持。
再配上装修精致、排队火爆的视频截图,仿佛只要交钱签约,就能坐等数钱。
加盟热潮就这么被点燃了。
2022年底,喜茶宣布开放加盟,消息一出,咨询量暴涨。
紧接着,奈雪的茶、乐乐茶也放开限制,一夜之间,茶饮行业彻底进入加盟狂潮。
有数据显示,全国茶饮门店总数在2024年突破43万家。
看似繁荣,实则泡沫,因为与此同时,倒闭的店更多。
据《窄门餐眼》数据,过去一年全国新增奶茶店16.7万家,但关店近14万家。
换句话说,每开出三家,就有两家死掉。
设备回收商都笑不出来,以前做二手还能赚钱,现在机器卖不掉,成吨的榨汁机、封口机堆在仓库,最后当废铁论斤卖。
在抖音上,奶茶倒闭设备甩卖的视频比加盟宣传还多。
有人调侃:“茶饮的尽头,是废铁厂。”
表面上看,茶饮行业遍地黄金,奈雪、喜茶、古茗、茶百道、书亦烧仙草,一个比一个红。
但真相是,品牌在赚加盟商的钱,而加盟商在帮品牌续命。
开放加盟,对品牌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一边收加盟费、设备费、保证金,一边还拿供应链提成;
门店亏了无所谓,只要还有人排队加盟,现金流就不断。
奈雪的茶在2024年上半年亏了4.38亿元,但依然靠“开放加盟”稳住市场。
茶百道上半年利润腰斩,但市值还维持百亿,因为加盟商在为它输血。
品牌方把“稳赚”故事讲得太漂亮。
“0加盟费”“0品牌费”“0服务费”,听起来像是在让利,实际上是把风险转嫁给你。
比如古茗宣称“首年0加盟费”,但加盟商第二年开始就要分期补交。
书亦烧仙草打出“13万元开店”,可各种设备、装修、保证金加起来,动辄三十多万。
有加盟商爆料,甚至连店铺选址都是套路。
自己看中的好地段,总被总部以审核不通过为由拒绝,结果几个月后,同个位置被老加盟商拿下。
总部不愁谁赚钱,只在乎谁交钱。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创业者被开店热潮裹挟进去。
他们背上贷款、辞掉工作,以为迎来人生转折点,却发现自己成了“为别人打工的老板”。
有加盟商算过账,一杯奶茶卖15元,成本要6元,活动打折后实际收入不到10元。
扣掉租金、人工、水电,自己一个月干到脱力,最后净赚3000块。
创业梦碎成了体力活。
茶饮行业的另一场灾难,叫“价格战”。
消费者的热情在下降,品牌就开始打折求生。
“买一送一”“满20减10”“第二杯半价”,这些促销活动看似热闹,实际上就是在赔本。
奈雪、喜茶、乐乐茶的平均客单价三年内下降了10元以上,原本20多一杯的奶茶,现在随处可见9.9元拼团。
问题是,补贴根本不补到加盟商身上。
一位奶茶店主吐槽:“品牌搞买赠活动,我们每卖一杯只补贴1块钱,但成本要亏3块多。”
销量看似上去了,利润却全没了,更可怕的是成本疯涨。
奶茶原料、包装、租金、人力全都比疫情前贵出一截。
奈雪的茶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原料成本占比36.7%,员工成本占比29.3%,双双上涨。
很多小店老板只能靠“自我压缩”撑着。
有人辞退员工自己守店,有人干脆全天候营业,白天做奶茶,晚上做夜宵,有的夫妻轮流倒班,孩子都顾不上。
他们不是在创业,是在硬扛,曾经的财富自由,变成了劳动密集型生存。
为什么茶饮赛道,从“风口”到“地狱”,只用了三年?
根源在于:时代变了,消费者也变了。
过去,奶茶是“甜蜜经济”的象征,年轻人愿意花25块买“心情”。
但现在,通货膨胀、房贷压力、收入焦虑,大家开始算账。
2025年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只有6.94%的人愿意为一杯20元以上的奶茶买单。
年轻人更偏向“10元以下、口味多样、出图好看”。换句话说,他们想要“便宜又潮”,而不是“贵但无聊”。
国产新品牌抓得比谁都准。
喜社、茶理宜世、霸王茶姬、野人先生等等,不断推出地域口味、网红联名、低糖健康概念,让消费者觉得“新鲜、时髦、有话题”。
而老品牌们,还在重复“芝士奶盖”“水果茶”那一套。
行业专家早就提醒,新茶饮的增长期已过,未来是存量竞争。
拼的不再是门店多少,而是创新速度。
但资本一旦入场,就只想“快”。
加盟扩张、价格战、补贴、营销,都是为了制造短期热度,等泡沫破裂时,留下的,是那些背着贷款的加盟商。
当“风口上的猪”掉下来,才知道地有多硬。
14万家倒闭的奶茶店,不只是行业的惨剧,更是一次集体清醒。
过去几年,中国的创业环境像极了快闪风口。
上一个是民宿,下一个是预制菜、直播带货、咖啡、茶饮。
每个都能暴富,也都能暴雷。
那些被“财富故事”裹挟的人,以为自己抓住机会,其实只是成了资本运作的燃料。
茶饮行业教给我们的最深一课是,赚钱的不是风口,而是供风的人。
品牌靠加盟赚钱,供应商靠设备赚钱,平台靠流量赚钱,只有最底层的加盟商,在用真金白银交学费。
当下这个时代,没有哪一个行业能躺赢,每一个看似暴利的生意背后,都藏着无数血本无归的案例。
真正的创业,不是跟风,而是看清规律、量力而行。
奶茶店倒下的轰鸣声里,藏着一个最现实的真相,时代的风停了,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