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殷旭主任诊室里,5岁的亮亮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比同龄孩子瘦小一圈,脸色暗淡无光。
他的妈妈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殷主任,亮亮晚上睡觉打呼噜的声音越来越响,嘴巴总是张着,我真怕他憋着气。这都好几个月了,吃饭也还是老样子。”
细心的殷旭主任观察到,即使在清醒时,亮亮的鼻腔似乎也不通畅,时不时会下意识地用嘴呼吸。经过详细检查,他发现这不仅是单纯的“吃饭难”或“睡觉打呼”,而是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典型表现,而其根源,竟与孩子长期脾胃虚弱密切相关。
很多家长一听说“肥大”就想“切掉”。殷旭主任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腺样体就像鼻咽部的“免疫哨兵”,负责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菌。但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反复感冒、得鼻炎,这个“哨兵”就得不停工作。久而久之,它因过度劳累而增生肥大,本是为了保护孩子,结果却堵住了呼吸通道。
说起亮亮的情况,殷旭主任指出其中的关键联系:孩子挑食、胃口差、大便不成形,都是典型的“脾虚运化无力”。
他解释道:脾胃是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运走代谢废物。如果脾虚,“后勤部长”罢工,不仅能量供应不足,体内的“垃圾”也会堆积形成“痰湿”。这些痰湿容易上行,聚集在呼吸系统。腺样体这个“哨兵”长期被痰湿浸泡,就会不断被刺激,从而发炎、增生、肥大。
面对这类患儿,殷旭主任的核心思路不是简单“切除”增生组织,而是着力改善滋生问题的“土壤”,即强健脾胃、清除痰湿。
考虑到亮亮年仅5岁,对苦涩中药非常抗拒,殷旭主任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特别选择了更适合儿童的调理方式。在必要的处方之外,他建议搭配科室准备的健脾固元糕。让亮亮从“抗拒吃药”转变为“主动加餐”,大大提高了调理的依从性。
家庭护理:与治疗同等重要
殷旭主任特别强调,家庭护理与专业调理同等重要。他给亮亮妈妈提出了具体建议:
首先,严格限制冷饮、冰淇淋,减少甜腻糕点、饼干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易生湿,是在给身体“制造垃圾”。
其次,晚餐要早吃、少吃,睡前肠胃若堆积大量食物,夜间更易生痰,加重打鼾。
再者,可尝试侧卧睡姿,在孩子后背垫个枕头,帮助打开气道,让呼吸更顺畅。
最后,注意保暖,特别要保护好后背和腹部,避免外邪入侵引发新的感染。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易成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