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种独特的餐饮分类,叫做“海派西餐”。它并非正宗的欧陆风味,而是上海在百年风云中,以东方智慧吸纳、改造并最终融入本地生活的西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罗宋汤与炸猪排这一对“黄金搭档”。
罗宋汤,源自俄国的“罗宋”汤,但到了上海,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却也风情万种。正宗的俄式红菜汤以红菜头为主角,而海派罗宋汤则用更亲民的番茄和番茄酱,熬出那抹标志性的、殷红诱人的色泽。汤底不再是牛肉清汤,而是加入了卷心菜、胡萝卜、土豆、红肠等丰富食材,共同炖煮至软烂。最关键的一步,是起锅前用面粉和黄油炒制的油面酱勾芡,让汤汁变得浓稠顺滑。口感上,酸甜开胃,奶香隐隐,极其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是一道温暖又实在的汤品。
而它的最佳伴侣,非炸猪排莫属。这块猪排,也充满了海派特色。猪排需用肉锤细细敲薄,使其面积变大、肉质松软,然后裹上面粉、蛋液和面包糠,下锅炸至金黄酥脆。吃法上,更是彻底的本土化——一定要配上一碟泰康黄牌辣酱油。这不是普通的酱油,而是一种口感复杂、略带酸辣辛香的调味汁。
切下一块酥脆的猪排,蘸上深褐色的辣酱油,入口先是外壳的脆响,然后是猪肉的鲜嫩多汁,最后是辣酱油那咸、鲜、酸、辣交织的独特风味,瞬间解腻提鲜。在德大、红房子这些老字号里,点上一份罗宋汤、一块炸猪排,品尝的不仅是一餐饭,更是一段东西方文化在上海交融的、活色生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