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于网络以及李继凯
文/大理立丕 李继凯
归山如黛,横亘在祥云坝子的东北隅,渌萝河江如练缠绕其麓。位于大理古城之东,就简称大理东吧!
在长官司正堂立丕第一大院 里
翻阅《西游记》还以为大理东就是东土的原型,大理苍洱一带是西方。到了大理就到了妙香佛国、佛都,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祥云是西游之源,看来作者吴承恩创作唐僧师徒取经,背景用的确实与祥云县、大理市、大理州有关。
十二关长官司弥陀庄古城的残垣在晨雾中隐现,弥陀庄古城的断砖、石脚叠着苔痕,恰如《养真集》所言“蓦直行去,省多少云水三千”,不必远赴赣鄱寻觅西山洞天,这滇西山水间的十二重关隘,早已藏着“坐洞天十二”的玄机。
明初设司以来,这十二关便是滇西屏障,土司李氏世代驻守,土司的后代就是现在克昌村委会村民。先民在此耕作生息。城墙的夯土还留着当年的军阵痕迹。
马营村是官员到此下马,弼马温孙大圣养马、训马、饲养千里马之地吧!孙家,克昌人喊他们僧家。哦,不说不像,越说越像啦!孙家就在今天的招鲊箐。原来孙悟空的家就在这里。难怪旁边有座山叫“观音打盘坐”!
招鲊箐、招鲊尾、立丕、新发村、马营村五个子让村围成一个圈。核心在立丕,立丕就是大清史志上说的弥陀庄。有学者说弥陀庄消失了,笔者说,没有嘛,弥陀庄只是与时俱进,换了一个名称,毕竟弥陀二字有宗教含义,后人改为“立大志,创大业”的立丕更有励志意义。
这改名已经是1911年重九起义后,滇西因腾越起义军与大理驻军冲突酿成“滇西事变”。蔡锷任命李根源任陆军第二师长兼国民军总司令,率军统筹滇西事务时期的事了。我们习惯称其为“滇西国民军总司令”,或者进一步简化为“滇西军总司令”。
族人李兴说,大坝山之名有可能是渌萝河里需要打坝,到此山砍树桩树枝,大坝和打坝音变而已。族人李福则说也许是军事训练打把的地区,打把山。笔者则认为大坝山就是大理坝子的山,与归大理府管理有关,或者这个地区在整个长官司箐是最宽大的地段,大坝子东边的山叫大坝山。
笔者创作,请中书协会员书写的对联 之一
此处每一块城砖都镌刻着“云水三千”的奔波——戍卒的铠甲映过寒月,商旅的马蹄踏碎晨霜,土司的文书穿过烽火。可当战事渐远,喧嚣褪去,那些关隘的命名竟暗合道教洞天之意:正阳关迎朝暾如沐丹火,清风关纳凉飔似调气息,望归关眺云卷云舒若悟禅机。
十二关不再是物理的屏障,反倒成了修行的阶梯,正如道教所言,洞天不在远,而在身心的契合。
笔者创作,请中书协会员书写的对联 之二
弥陀庄的名字藏着三教合流的密码。此处有神龙寺、龙王庙、山神庙、玉皇阁、城隍庙、土主庙、白洁庙、太子阁等确切寺庙、旷怡楼等遗存,“弥陀”二字自带禅意,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归山脚下有十二关长官司驻地和僧会司。与土司治下的儒风吏治、归山的道家清境相映成趣,恰应了《养真集》“由儒悟禅,由禅证道”的主张。
踏在弥陀庄古城的石板路、水泥路上,指尖抚过被岁月磨平的纹路,仿佛能触到当年守关者的心境:白日披甲戍边是儒家的忠义,入夜焚香静思是禅宗的明心,晨观山岚吐纳是道教的养气。他们不必寻仙问道,只需在这归山的朝暮更迭中,守得精、气、神三宝稳固,便在烟火人间里修成了“坐洞天”的境界。
弥陀庄民房 墙壁文化
归山的草木是最好的见证者。古城后弥勒佛山石缝隙里钻出的青松,鸥李座箐、立排么箐、马拉箐、罗家箐、排么箐、蒙化箐、大脉地、五大箐腾龙岭的各种树木,对过山的古栗树林苍劲挺拔,恰似修行者“遏欲存理”的坚守;渌萝河的流水绕十二关长官司府而过,自然形成护城河,潺潺有声如“心息相依”的导引。
站在米甸最高的五顶山或归山最高峰小鸡足山上远眺,群山如聚,云雾如流,桃园坝的风使劲吹,笔架山的波涛翻滚、塔坡山犀牛入海,忽然懂得“洞天”的真义:并非与世隔绝的仙境,而是在纷扰中守住的一方澄明。十二关如人体十二重楼,归山如泥丸宫,弥陀庄的烟火如中丹田的温养,内外交融,便成了“芥子纳须弥”的宇宙。
解释一下,“芥子纳须弥”是一个源自佛教的哲学概念,其核心意思是:微小的事物中可以容纳巨大的事物,体现大小相对性和事物的包容性。
“芥子”:芥菜的种子,象征极微小的事物。
“须弥山”:佛教宇宙观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巨大山体,象征极大的事物。
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维摩诘经·不可思议品》,表达了以下思想:世间万物的大小、形态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本质为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如今的弥陀庄,已不见当年的土司衙署,总大门已经成为门前那片稻田的称呼。唯有古城墙断壁残垣、石头路变成了水泥路、进村大沟与田垄依旧相连。
总大门模样
美丽新农村建设新修建广场
村民在古城遗址旁耕作,孩童在广场、水泥路上、山里林间、河边田野嬉戏,炊烟袅袅间,古老的修行智慧早已融入日常。
十二关长官司驻地正堂入口
不必跋涉“云水三千”,只需在归山的晨雾中静立,在十二关长官司箐的晚风里徐行,便能体会到“坐洞天十二”的真谛——所谓修行,不过是在岁月流转中守住内心的宁静,在山河大地间找到精神的归宿。
长官司正堂大院通向总大门的路
夕阳西下,归山的剪影镀上金边,十二关的轮廓渐次模糊。文友中作协会员胡子龙常常在王德三故居王家庄用望远镜从窗子里看归山,告诉笔者米甸是否马上就会下雨。笔者曾接过望远镜看过自己的家乡归山之顶小鸡足山(简称“小鸡山”)。
弥陀庄古城的每一块砖石都在低语:洞天不远,就在脚下;仙境不遥,就在心中。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早已随着归山的风、渌萝河的水,沉淀在这十二关的草木山河里,流向金沙江,汇入长江。
河岸的石头、路边的水泥桩、村道、村民家的凳子椅子、弥陀庄古城立丕广场的条石等等都在等待每一个驻足者,在此刻的宁静中,与古人的修行境界相遇。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