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过早”的庞大谱系里,鲜鱼糊汤粉是一位极为独特而低调的成员。它没有热干面的声名显赫,也没有豆皮的色彩华丽,但它那碗用鱼肉精心熬煮的浓白糊汤,与纤细的米粉搭配,却能带来一种极致的鲜美与温润,是武汉人心中不可或缺的早餐慰藉。
制作一碗地道的糊汤粉,功夫全在汤里。通常选用新鲜的小鲫鱼或鳝鱼骨,经过长时间的小火慢熬,直到鱼肉的精华完全融入汤中,鱼骨酥烂,然后用细网筛将鱼渣彻底滤除,只留下纯粹浓郁的鱼汤。接着,在这锅原汤中调入适量的胡椒粉和淀粉,继续熬煮成糊状。这便成就了糊汤粉的灵魂——汤色乳白,质地粘稠,口感顺滑,鱼的鲜美被胡椒粉恰到好处地激发并升华,形成一种鲜中带辛、辛而不呛的独特风味。
搭配这碗浓汤的,是特制的细米粉,比寻常的米粉更要纤细,在滚水中一烫即熟,沥干后放入碗中,浇上浓稠的糊汤,动作一气呵成。吃的时候,按照武汉人的习惯,必定要配上一根刚出锅的油条。
先将酥脆的油条掰成小段,浸泡在糊汤里,让其充分吸饱鲜美的汤汁,变得软韧入味;同时,挑起一筷子细粉,“哧溜”一声吸入口中,细粉的爽滑与糊汤的浓鲜完美结合。鱼的鲜、胡椒的辛、米粉的滑、油条的韧,所有元素在口中融合,形成一股暖流,从喉间直达胃腹,提供一整个上午的能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