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很多人吃饭的食欲就会下降。这时候来点味道重的菜肴,不仅开胃,还能增加饭量。蚝油,这种粘稠又鲜香的调味品,就成了不少家庭厨房的“常驻选手”。
不管是炒青菜、煎鸡排,还是焖牛腩,来上一勺蚝油,味道立马翻倍。但最近有不少人开始担心,说蚝油是不是不健康?甚至有人开始传,“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可能跟吃蚝油有关系”。这说法一传十,十传百,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了。
先别急着把蚝油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蚝油本身并不致癌,问题出在它的一些“副属性”上,特别是高盐、高糖和添加剂含量较高这几点。
有医生就提醒过,对于胃癌、胰腺癌等疾病,这类调味品确实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调味品不是洪水猛兽,关键看怎么吃,怎么用。
其实啊,日常饮食中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盐的摄入量早就超标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每天推荐摄入盐的量是5克,可现实中不少人一顿饭就能超过这个数。别说盐了,就光是蚝油,一勺下去就差不多1克盐。
要是炒个菜还加了酱油、鸡精,那可想而知,盐分摄入有多夸张。长期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促使幽门螺旋杆菌滋生,这些都是胃癌的“风险伙伴”。
研究发现,在高盐饮食习惯普遍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不是说吃咸的就一定得胃癌,但长年累月地这么吃,确实会给胃部健康埋下隐患。
除了盐,糖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蚝油的甜味来源大多是白砂糖或者葡萄糖浆,有些品牌为了增强口感,还会添加焦糖色。这些高糖成分,不仅会影响血糖稳定,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肥胖本身就是不少癌症的危险因素,像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很多都和体重有直接关系。身体脂肪一多,体内的炎症水平会上升,胰岛素抵抗也会变强,这些都可能激发癌细胞的生长。
就有研究指出,肥胖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正常体重人群高出约70%。吃调味品不觉得自己在摄入糖,但其实潜移默化中糖分已经进身体了,还总是超标。
再来看看添加剂和防腐剂。蚝油这类调味品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延长保质期、增强风味,一般都会添加多种食品添加剂,比如谷氨酸钠、山梨酸钾、5’-呈味核苷酸二钠等等。这些添加剂在合法范围内使用是被允许的,也被认为是安全的。
但“合法”不等于“无限量安全”,长期、大量摄入依然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有些人对防腐剂本身就比较敏感,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过敏、肝肾负担加重等问题。特别是儿童、孕妇、肠胃功能不佳的人群,更要留意添加剂的累积效应。
说到这里,不少人会觉得是不是太夸张了,就吃点蚝油而已,哪有那么严重?其实还真不是吓唬人,关键看日积月累。饮食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很多人外食多,重口味饮食常见,再加上加工食品、速食食品里各种添加剂和高盐调味料早就超出想象。
蚝油只是其中一种代表,更大的问题是,大家对调味品普遍缺乏了解,容易觉得“调料不算吃的”,但实际上它们才是藏盐藏糖藏添加剂的“高手”。
还有个数据特别扎心,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例,平均每天约1万人被确诊。虽然癌症的成因很复杂,但饮食因素始终是最关键的一环之一。在胃癌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长期高盐饮食习惯。
在胰腺癌发病人群中,肥胖、高糖摄入都是常见背景因素。别看是一瓶小小的蚝油,它背后映射的是整个饮食文化的问题。如果长期忽视调味品对健康的影响,后果就是慢慢积累起来,等到爆发的时候,往往来不及了。
那是不是说就不能吃蚝油了?也不是。调味品的意义是让食物变得更可口,在节制范围内使用并没有问题。但要记住,别“过量”,别“依赖”,别什么菜都靠调料提味。可以选择钠含量相对较低的蚝油品牌,也可以少放一些,多尝试用自然食材提味,比如蒜蓉、姜末、香葱这些。
炒菜的时候减少调料种类叠加的情况,不要什么调料都往锅里倒。要是吃外卖,就得更加注意,外卖里的调味品使用量通常是家庭的几倍,吃多了对身体的负担更大。
从生活习惯来说,要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别只看广告宣传。有些蚝油标榜“生蚝含量高”“原汁原味”,但实际上可能盐和糖含量更高。买调味品的时候要注意标签上的“钠”“糖”“添加剂”几个关键字。
对于孩子、老人、孕妇这类特殊人群,调味品的使用更要谨慎,能少则少,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人的味觉是可以被训练的,吃得清淡一点,不代表食物就没味道。
不少医生在临床上都见过这样的情况:患者觉得自己饮食挺健康的,不怎么吃油腻、不怎么吃零食,但胃不舒服、肝功能异常的毛病还是照样找上门来。一查饮食结构才发现,调味品是最大的“盲区”。
每天三顿饭,顿顿都离不开蚝油、鸡精、酱油,各种调料轮番上阵,一天下来,盐糖摄入超标、添加剂种类丰富,根本不是“清淡饮食”。
其实并不需要搞得人人自危,只是要把“调味品不是调节健康的万能钥匙”这个观念刻在脑子里。调味品只是餐桌上的辅助工具,不是主要食物来源。健康饮食的核心,还是在于合理搭配、均衡摄入、控制总量。调味品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就是慢性透支身体的健康。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健康这件事急不来,更不能偷懒。吃饭这件小事,说到底,就是在决定身体未来会不会出问题。调味品虽小,藏着的是大智慧。一个小小的改变,比如少放半勺蚝油,或许就是为健康多争取了几年。
人有选择的权利,也有责任去了解每天吃进嘴里的东西。味道重一点没问题,但身体不能太“重负”。
参考文献:
[1]张春燕,胡国良.胃癌与饮食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4,23(4):87-90.
[2]吴晓萍,赵杰.高盐饮食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5):698-701.
[3]李志军,刘敏.食品添加剂摄入安全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5,46(3):221-226.
[4]王晓琳,陈刚.高糖饮食与肥胖及胰腺癌关系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24,51(2):134-137.
[5]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4[R].北京:国家癌症中心,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