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粤剧院携手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北海市旅游文体局联合承办,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西旅发研学旅行有限公司协办的“粤桂携手・春雨情深——2025年‘春雨工程’两广粤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滨海之城北海温情上演。三场沉浸式活动,从老街到校园,从街头到剧场,让百年粤剧与北海的滨海风情交织碰撞出绚丽的文化火光。
2025年“春雨工程”——两广粤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北海站)活动现场。
剧场汇知音:两广同心唱响“粤韵一家亲”
11月3日晚,北海群众文化地标——北海人民剧场灯火璀璨、座无虚席,“春雨润民心——两广粤剧交流演出”作为本次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华彩上演。广东粤剧院一级演员刘建科、黄春强、严金凤、朱红星,二级演员淡敏仪,优秀青年演员黄文意、谭清怡,与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级演员孙汝荣,二级演员陈起学、黄振凤、何婷婷、林珍妃,优秀青年演员陈虹宇等两广粤剧名家新秀联袂登台,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粤剧展演。《戏曲中国》《穆桂英招亲、《苏小妹三难新郎》《天女散花》《梦会太湖》《花好月圆》《白蛇传·情》之“钟情”、《活捉张三郎》《幸福中国一起走》等粤剧折子戏、节目轮番上演,唱腔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身段表演行云流水、韵味十足,两广演员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沉醉其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我听粤剧几十年了,很难得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两广名家同台。”72岁的北海戏迷周伯激动地表示,“‘春雨工程’让我们感受到两广粤剧一家亲的深情,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惠民!”
“从广东粤剧院公众号看到演出信息后,我专程从广州赶来看这场演出,两地的艺术家合作得太精彩了,我相信粤剧在交流中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位来自广州的观众感慨道。
2025年“春雨工程”——两广粤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北海站)活动现场。
“这种东方艺术太迷人了,演员的身段、唱腔很有吸引力,回去后我也要多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来自法国的观众赞叹着。
老街遇粤韵:一场不期而会的文化邂逅
11月2日晚,一场“不期而遇”的粤剧路演,让百年老街与百年粤剧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广东粤剧院与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演员们联袂登场,《幸福中国一起走》、《白蛇传・情》之“钟情”、《思凡》《帝女花》之“香夭”等经典的唱段在北海老街悠悠回荡,与围观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相呼应。
没有舞台的隔阂,演员近在咫尺的表演,让粤剧艺术真正融入了群众生活。围观的人群越聚越多——有跟着哼唱的老戏迷、有驻足围观的外地游客,更有举起相机记录的年轻人,粤剧正在以最亲切的方式走进生活、贴近群众。百年北海老街,因这场闪演荡漾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韵。
“我从小听粤剧长大,这种热闹场面好久没见了,传统戏曲就应该这样‘活’在街头。”土生土长的北海市居民陈姨表示。
“本来是来老街打卡的,没想到偶遇这么惊艳的表演!”来自山东的年轻游客陈小姐举着手机全程记录,她分享道,“以前总觉得戏曲是长辈才喜欢的艺术,今天亲眼看到才发现,服装、唱腔、身段都美得令人赞叹!”
老街上的粤剧路演。
校园传薪火:在非遗沃土中播撒粤剧种子
作为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点,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二小学有着深厚的粤剧文化底蕴。活动当天,广东粤剧院一级演员朱红星带来《功法面面睇》的主题讲座,她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直观形象的示范,为孩子们拆解粤剧四功五法,从念白的气息控制到身段的眼神流转,让同学们对粤剧艺术有了更深的认知。
随后,两广粤剧演员孙汝荣、淡敏仪、林珍妃、黄文意、谭清怡等带来《荔枝颂》、《白蛇传·情》之“钟情”、《梦会太湖》等经典选段,精彩的表演引得全场欢呼不断。
名家互动环节更掀起热潮:刘建科手持折扇教孩子们摆出经典招式,一招一式韵味十足;严金凤的水袖表演惊艳全场,孩子们纷纷模仿翻飞姿态;黄春强的把子功刚劲十足,引来阵阵惊呼。
“作为非遗传承点,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传统艺术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这次‘春雨工程’带来的高质量演出与交流,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二小学副校长感慨道。
非遗进课堂 孩子们与名家互动。
自2023年启动以来,“春雨工程”以“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创新模式,深耕两广粤剧交流,推动粤剧人才培育与文化普及,获得广西各界广泛好评。今年,这场润物无声的“文化春雨”首度滋养北海,书写了两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活动秉持“文化惠民初心,坚守“粤桂携手”核心理念,创新构建“街头可看、校园可学、剧场可赏”的多层次沉浸式体验场景,让粤剧艺术真正融入北海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两广人民情感的文化纽带。
11月21日至24日,2025年“春雨工程”——两广粤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将继续走进广西梧州市,以粤韵悠扬续写粤桂情深。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郑温妮 通讯员 杨佳
摄影:广东粤剧院 洪子曦
下一篇:奥太娜登山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