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家三千平方米的连锁网咖意外走红,68 元海鲜自助套餐包含上网费,住宿还能免费享用一日三餐,专业厨师现场制作的海鲜、甜品让网吧彻底摆脱了 “泡面零食” 的刻板印象。
这并非个例,从博物馆食堂的平价小碗菜到商超的 “食堂化” 改造,从电影院的 “火锅 + 电影” 到书店变身的夜间小酒馆。
餐饮正突破传统边界,成为各行各业的 “流量密码”,一场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已然来临。
跨界融合:餐饮成场景升级标配
如今,“不务正业” 做餐饮的行业越来越多,餐饮不再是餐厅的专属,而是成为场景增值的核心抓手。
在文旅领域,四川博物院3-12 元的小碗菜、安徽博物院18 元的特色饺子,让博物馆从文化打卡地变成 “干饭圣地”,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 2 小时以上。
殷墟博物馆的 “甲骨文面条”、湖北博物馆的 “越王勾践剑咖喱饭”,更让餐饮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让历史变得可感可尝。
生活服务场景的餐饮升级同样惊艳。大型汤泉中心化身 “美食综合体”,日料刺身、韩式烤肉、不限量水果饮品应有尽有,不少人冲着美食专程前往,泡汤足疗反倒成了附加体验。
商超行业也纷纷发力,物美、大润发等增设堂食区域,烘焙、熟食、自助便当满足了上班族的即时用餐需求,让购物与餐饮形成消费闭环。
就连中华老字号全聚德也跨界创新,在海口打造 “购物 + 美食” 场景,推出露台主题餐厅和文创零食,实现从 “餐桌” 到 “零食” 的全场景覆盖。
体验为王:餐饮重构消费逻辑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体验经济的强势崛起。麦肯锡数据显示,当前体验经济市场规模已达 8 万亿元,餐饮体验占比高达 27%,同比增长 14%。
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 “吃饱”,而是追求 “吃好、吃爽、吃得有记忆点”,餐饮成为场景的情绪催化剂与记忆锚点。
餐饮创新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颜值经济” 催生了 “漂亮饭”,精致摆盘与氛围感环境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键;“沉浸式体验” 造就了 “表演饭”,餐厅化身舞台,通过剧情互动让用餐成为一场感官盛宴。
海底捞的等位美甲、凑凑火锅的 KTV 包厢、一人食烤肉店的动漫屏幕,更是将服务延伸到餐饮之外,打造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全聚德的 “餐饮 + 食品” 双轮驱动战略颇具代表性,不仅在门店推出奶盖厚酪乳等创新菜品,还通过抖音直播售卖烤鸭礼盒,与五芳斋联名推出特色粽子,让消费者在任何场景都能享用美食。
这种 “场景 + 餐饮 + 文创” 的融合模式,正是体验经济的核心逻辑,提供无缝衔接的完整体验。
行业变革:从功能消费到价值消费
餐饮跨界融合的本质,是消费需求的升级与行业边界的消融。过去,餐饮只是满足果腹需求的功能性消费,如今却成为连接场景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网吧的海鲜自助、书店的夜间小酒,本质上都是通过餐饮打破场景壁垒,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餐饮创新是应对市场内卷的有效路径。传统行业通过餐饮升级实现差异化竞争,网吧不再只拼硬件配置,商超不再只比商品价格,文化场所不再只靠展品吸引客流。
全聚德通过团膳拓展、线上外卖、卫星店布局等多元举措,上半年团膳收入达 2100 余万元,印证了餐饮跨界的商业价值。
未来,餐饮的跨界融合将更加深入。一方面,文化赋能将成为核心趋势,更多场景会将地域文化、品牌特色融入餐饮产品。
另一方面,全渠道运营将成为常态,线上线下联动的餐饮服务将覆盖更多生活场景。消费者将在购物、娱乐、文旅等各类场景中,享受到更优质、更多元、更具个性的餐饮体验。
从网咖里的海鲜自助到博物馆的平价套餐,餐饮的破界之旅正是消费升级的生动缩影。
当每个场景都能提供高品质的餐饮服务,当每一次用餐都能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消费生态便被重新定义。
这场变革不仅让餐饮行业焕发新活力,更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而这,正是体验经济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