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炸出全网打工人的羡慕。
工行某支行的小食堂,中午十一点半准时开饭。玻璃橱窗后头,大师傅手里的勺子一抖,红烧狮子头滚进不锈钢餐盘,油亮亮的酱汁顺着肉缝往下淌,旁边两棵小青菜被烫得翠绿,像刚敷完面膜。再往前,紫菜蛋花汤正咕嘟,蛋花碎成云,紫菜黑得发亮,一勺下去,能捞半勺蛋。网友看完只回三个字:想跳槽。
有人酸:银行饭补能有几块?还真别小看。工行内部员工爆料,一线城市分行,午餐标准人均25元,刷工牌就行,月底单位统一结算。25块听起来不多,可挡不住食堂大叔把25块玩出花。周一狮子头,周二糖醋里脊,周三香菇炖鸡,周四清蒸鲈鱼,周五还能上牛排。素菜更卷,蒜蓉粉丝蒸丝瓜、上汤娃娃菜、凉拌木耳,摆盘比外卖还精致。最绝的是汤,每天不带重样,冬瓜排骨汤、玉米胡萝卜龙骨汤、山药枸杞乌鸡汤,喝完只想问:还缺洗碗工吗?
当然,也不是每家支行都有这配置。总行、省分行、市分行,食堂档次呈阶梯式下降。县支行的小伙伴哭晕:我们中午只有盒饭,两荤两素,鸡腿比手机还小。可就算盒饭,也比楼下便利店强。至少肉是热的,菜是绿的,汤是咸的,不用一边啃冷饭团一边心疼二十块。
有人好奇:银行这么卷,午休时间够吃吗?答案是:够,也不够。对公柜员十一点半准点冲食堂,吃完还能趴桌上眯二十分钟;客户经理就不一定了,客户一个电话,饭吃到一半就得端盘子回工位,狮子头剩半个,汤洒一键盘。最惨的是新员工,不好意思抢饭,排队排到十二点,好菜没影,只剩青椒炒青椒。后来学乖了,一到点嗖地冲出去,鞋跟踩出风火轮。
工行食堂的走红,其实踩中了打工人的痛点:不是吃不起30块的外卖,是吃腻了。塑料盒、重油盐、料理包,吃完嘴里发苦,胃里发酸。相比之下,食堂再普通,也是现炒,师傅掂勺时还能喊一句“姑娘,辣椒要不要少放?”有人情味,就够了。
网友最气的,是自己公司没食堂。互联网大厂倒是管饭,可食堂跟春运候车室一样,排队半小时,吃饭五分钟,吃完还得自己收盘子。对比之下,工行老员工慢悠悠啃着苹果说:我们食堂啊,吃了十年,骂了十年,可一想到退休后再也吃不着,居然有点舍不得。
最戏剧性的是评论区的反转。一开始全是“求入职”,刷到后面,有员工匿名爆料:别被照片骗了,那是总行美食节,平常哪儿来的龙虾?紧接着有人贴出普通支行午餐照:西红柿炒蛋蛋少西红柿多,红烧鸡翅一看就炖老了。网友瞬间冷静:哦,原来也是人间烟火。
可冷静归冷静,简历还是默默投了出去。毕竟,有食堂的公司不一定完美,没有食堂的公司一定不完美。就像网友说的:工行饭再一般,也胜过楼下便利店冷冰冰的饭团。打工人要求不高,热汤热饭,有人记挂,就够了。
照片里,最后一口汤被喝光,餐盘干净得像洗过。发图的小伙伴没配文字,只打了三个笑脸。懂得都懂:今天这顿,又撑到三点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