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西双版纳,傣族是主体民族,世居着13种民族。“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为“一个征收赋役的单位”。因此,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勐遮、版纳西定、版纳勐腊、版纳勐捧、版纳易武。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江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勐海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坝区多雾。特殊的地理气候,让勐海的古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品质优良。
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首次走进云南,围绕“耕耘乡村向未来”主题,16位来自云南各州市的“新农民”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故事。
故事会上,来自西双版纳州的哈尼族“新农人”二爬,讲述了他毕业后返乡创业,保护勐海的古茶树,带领民族群众发展茶产业,加快茶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故事——
时光不老,沈醉一杯浓香。
关于“茶”这片树叶,对出生在“古茶圣地·鱼米之乡”美誉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贺开村的二爬来说,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基因。他不是衔着茶叶出生的,但他出生以后,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一片广袤无垠的古茶园。
二爬的父亲叁二是一名村干部,终日在茶园里忙碌着,为傣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在奔忙。耳濡目染下,二爬心中深深烙印了这片叶子的故事。
以茶为引,让千年茶文化有迹可循,依茶而生,使美好未来着眼可期。
大学时期,他就创立了云南农茶淡语茶叶有限公司,成立芸佑嘉木古茶树保护团队。
刚开始,他们的团队没有专家老师,只有来自贺开、老班章、景迈等7座茶山的茶后代,他们立志做云南古茶树的守护者:“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守护这份祖祖辈辈世代传承下来的祝福,是我们要坚守的责任与使命”,这是当初茶后代们的一腔热血。
“我们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吟诵着北岛的这句诗,这群有血有肉、不断前行、勇敢的少年茶后代们,爬了3个茶区、26个村组、340公里,得出一串冰冷的数字——产茶区的古茶树在不断死亡。
之后,他们找到相关的茶研究所,在各种平台上找有实战经验的救治师傅,组建抢救古茶树的专业团队。
2021年,他们的首个“古茶树管养救治示范基地”,落地在二爬的家乡——贺开古茶园。随着基地的建成,成功救治了300余棵古茶树,养护了200余亩古茶园。
当时,村书记杨泽忠找到他,感慨地说:“现在村里年轻人不愿意回来,村‘两委’也缺人。二爬,你要是能回来就好了!”
家乡的期待,是最大的动力。
2023年,二爬大学毕业后,在留校任教与返乡助农中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他毅然选择了返乡。在他眼中,这些古茶树不仅是茶叶的产出者,更是贺开村历史文化的鲜活见证者。
回乡后的2024年,二爬正式任职村委会副主任。这一年,父亲叁二去世。来不及悲伤的二爬,日夜扎在村里了解村情村貌。他发现,村集体力量太单薄了,而且收入结构太单一。
于是,他走访群众,与大家共同商讨发展策略;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努力拓展茶叶的销售渠道,一心想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4年5月,成立了勐海县贺开古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群众百分百控股的集体公司。
贺开古茶山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勐海七子饼环线的重要一站。这一年,他们抓住古茶山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契机。依托贺开古茶山资源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底蕴,积极探索茶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当时,勐海县和勐混镇均配套了专班入驻,大家同吃同住,一起打造茶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这里有1.67万亩连片古茶园,有233万棵百年古茶树,是世界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于是,发展专班在9个村寨中选取交通要塞——古茶环绕的曼弄老寨,为核心村寨。
要想把好货带出山,不仅要品质好,还要宣传好。于是,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决定在古茶园里建成集市,做贺开农特产品的品宣站,把大家带到山里游玩。
村里有一块集体空地,交通位置和自然风光都很好。在计划怎么充分利用这块空地时,村里的哈尼族老爷爷正好路过,笑呵呵地说:“这里搞不成的,耕牛天天来拱……”
经过努力,村里将这块空地打造成“云端集市”,打开了贺开村茶对外宣传的第一个窗口。
当地返贫监测户扎托大哥说:“自从来云端集市摆摊后,家里的经济压力就缓解了好多,娃娃读书的学费也攒起了。”
随着乡村旅游热度不断提升,来贺开山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贺开村却没有配套的接待设施。为此,二爬联合群众,把闲置房屋用起来,作为民宿补充村里的旅游业态。
对此,起初群众有些抵触,不愿意腾出闲置房屋。于是,村干部先行示范,用村长扎拉家的房子改建民宿。
后来,乡亲们看到效益后,争相跟进;先后形成了茶山特色餐饮,普洱茶研学基地,清水垂钓基地等业态。餐厅主人扎怒娜提夫妇,现在已经成为了民族村寨的致富带头人。
随后,村里初步构建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创新“334”利益分配机制(即30%注入村集体经济、30%留作公司发展基金、40%返还项目涉及村组),带动联合体村民户均年增收突破1万元。
目前,公司统一提升改造5家农户的闲置房屋,带动600余户群众就业。
乡村振兴是一个平台,需要很多青年力量,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倾注。二爬和村干部的梦想,就是让乡亲们“生活在家、就业在家、幸福在家”。
中华诗词,至唐宋而天籁;中国茶叶,至普洱而至臻。
老茶代表的是一段时光,珍藏的是一段岁月,品味的是生命的厚度。
茶,是时间的风味“储存卡”,是蕴含开启未来的“密钥”,当然也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人间烟火气”。
诗和远方,在歌曲里激荡着每个人的心弦。二爬和他的哈尼族兄弟在勐海,在贺开古茶园等你,你在哪里?(文图/张 密 张红飞 余 迷)
上一篇:水煮肉片:一锅红油里的江湖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