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九寨沟,晨雾还未散尽,长海的湖面已映出游人的身影。新加坡“华源药业”创始人吕文扬站在观景台旁,看着陆续涌入的游客沿着栈道有序前行,耳畔交织着普通话、粤语与熟悉的东南亚口音,不禁掏出手机拍下这热闹景象。“半年前来看药材时还没这么多人,如今这‘彩池叠瀑’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
吕文扬与九寨沟的缘分始于药材。2025年初春,为探寻乌头、川贝等珍稀药材的生长奥秘,他第一次踏入这片川西秘境。彼时景区刚入淡季,却已能窥见复苏的端倪。而此次深秋故地重游,恰逢九寨沟创下40年游客新高——截至10月24日接待量突破602.8万人次,单日最高达4.1万人次的热度,让他真切感受到“生态引力”的强大[__LINK_ICON]。
“最动人的是热闹里的秩序。”吕文扬指着远处穿梭的观光车介绍。他特意留意到,即便在连续24天满负荷接待的暑期后,景区依然井然有序:大数据调度的6万余台次观光车精准分流,“候补订票”功能化解了购票难题,“县局司”联动机制让应急响应高效及时。更让他惊讶的是,不少新加坡同乡与泰国、马来西亚游客结伴而来——入境游客前五的客源地中,东南亚国家占据四席,便捷的“双高”交通与多语言服务,显然打通了跨境游览的壁垒[__LINK_ICON]。
在诺日朗瀑布前,吕文扬偶遇了正在拍摄短视频的泰国游客礼礼。“小时候在电视上就见过这蓝色的湖水,现在终于来了!”女孩的赞叹让他想起自己初见五花海时的震撼。而当看到藏羌非遗博物馆里,游客们跟着匠人学做藏香、拓藏纸,景区周边民宿里飘出的羌家菜香气,他忽然读懂了九寨沟“淡季不淡”的秘诀:“这里卖的不只是风景,更是能触摸的文化记忆。”
作为深耕中医药领域的商人,吕文扬更敏锐地捕捉到生态与商业的平衡之道。他曾跟着药农在山林间采挖药材,深知“药材好,源自生态好”;如今看到景区在68次应急响应中守护生态底线,让游客量与环境承载力良性共存,这种“保护先行”的理念让他深受启发。“就像我们做药材要溯源,九寨沟的成功也源于对生态根脉的坚守。”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生态是1,服务与文化是后面的0,缺一不可。”
临别时,夕阳为五彩池镀上金边,游客们的笑声与瀑布声交织在一起。吕文扬望着排队有序等待拍照的人群,忽然明白:九寨沟的游客如织,从来不是偶然。从“灾后重生”到“全域开放”,从自然奇观到文旅融合,这片土地用40年时间证明:当生态被妥善守护,文化被用心传递,商业价值自会随人流自然生长。
“下次要带家人来,看看这里的春天。”吕文扬将一枚刚采的枫叶夹进笔记本,那里还夹着年初采挖时断裂的药材根茎。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在诉说着:好的生态,从来都是最动人的“引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