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转塘象山国际广场,一个特别的摊位引人注目——中国美术学院非遗保护专业硕士赵唯宏,带着父母卖起了北方大包。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开在南方特色小吃店门口的北方包子摊,竟然火了。
从今年4月摆摊至今,赵唯宏已经建了五个客户微信群,每个都超过400人。每天下午5点出摊前,常常还没开始营业,摊前就已排起长队。
“我是山东淄博人,在杭州26年,很少吃到老家的口感。”专程从滨江赶来的吴女士说道。她一口气买了120元的包子,要和朋友分享这份家乡味。
赵唯宏家的包子有30多种馅料:鱼香肉丝、麻辣鸡丁、红烧肉、肥肠……甚至糖三角这种南方少见的面点。每个包子面皮65克,馅料55克,圆润饱满,是典型的北方风格。
“北方面粉越吃越甜,馅料也讲究。”赵唯宏介绍,他父亲是做了十多年鲁菜的厨师,对食材极其挑剔,只选土猪肉,红烧肉要熬制2小时以上。
作为一名美院硕士,赵唯宏将非遗专业知识用在包子上:“传统美食也是非遗。之前学理论,现在跟着妈妈学做包子,才发现非遗在实践中焕发生机。”
他的导师非常支持这一实践,还特地来摊位品尝。
目前,赵唯宏的主业是组织研学,卖包子是副业。但他表示会继续研发新馅料,探索食养馒头方向。虽然双浦一家网红菜市场已邀他入驻,但他们仍会坚守象山广场的这个小摊。
南北包子孰优?或许正如一位顾客所说:“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适合自己口感就好。”这个小摊位,不仅卖包子,更承载着乡愁与创新的融合。
一笼包子,一份乡愁。你有没有尝过让你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