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超市,你是不是都会在冷柜前站上半天?那一排排包装精美、名字动听的“酸奶”,什么“风味发酵乳”、“原味发酵乳”、“活性乳酸菌饮料”……看得人眼花缭乱。你以为随手拿一瓶,就是给健康加分了?我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很可能你天天喝的,根本不是真酸奶,不仅没营养,还可能让你越喝越胖!
别不信,今天咱就把这事说明白。我不跟你扯那些复杂的科学道理,就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看包装上的“2个字词”,让你从此告别“假酸奶”,轻松选对真家伙!
到底是哪2个字词?听好了,第一个是“风味”,第二个是“饮料”。
先说第一个“坑”字词:“风味”。
你去超市随便拿起一瓶“酸奶”,仔细看它的产品名称,很多都叫“风味发酵乳”。只要看见“风味”这两个字,你就要明白,它已经不是纯纯粹粹的酸奶了。
“风味”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厂家为了让酸奶更好喝,往里面加了大量的糖、果酱、甜味剂、增稠剂等等。它相当于用真酸奶当个“底料”,然后调制出了一杯“酸奶甜品”。你喝起来觉得口感浓郁、酸甜可口,那都是糖和添加剂的功劳。
这玩意儿有啥问题?问题大了!因为加了别的东西,它的蛋白质含量就会降低,而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的含量会飙升。你本来是想补充蛋白质和益生菌的,结果喝下去了一大半都是糖。这不就跟你想喝杯黑咖啡提神,结果却喝了一杯加了大量糖浆的星冰乐一样吗?它只是个“风味”饮料,不是健康选择。
再来说第二个“雷”字词:“饮料”
这个比“风味”更离谱。如果你看到包装上明晃晃地写着“乳酸菌饮料”或者“发酵乳饮料”,那请你立刻把它放回去。因为它压根就不是酸奶,它就是“饮料”!
这种东西,你翻到背后的配料表一看就明白了。排第一位的,往往不是“奶”,而是“水”!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水、白砂糖,然后加了一点点奶粉或浓缩乳清蛋白粉,再扔进去点益生菌粉。说白了,这就是一杯“酸奶味的糖水”。
它的营养价值极低,蛋白质含量通常只有1.0克左右,甚至更低。而真正的酸奶,蛋白质含量要求至少在2.5克以上。你花差不多的钱,买到的却是水和糖的混合物,这“智商税”交得也太冤了!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要避开什么。那到底该怎么才能买到真正的“好酸奶”呢?别急,记住下面这三步,保证你一挑一个准。
第一步:看产品名称,找“纯”字。
最正宗、最纯粹的酸奶,包装上会直接写着**“发酵乳”、“酸牛乳”或者“酸奶”**。记住,名字里没有“风味”这两个字的,才是我们想要的目标。
第二步:看配料表,“生牛乳”必须排第一。
配料表是食品的“体检报告”,而且非常诚实,它是按照含量的多少从高到低排列的。真正的酸奶,它的配料表第一位,必须是**“生牛乳”或者“复原乳”**。这说明它的主要原料是奶。如果你发现配料表第一位是“水”,那它就是“饮料”,别犹豫,直接pass。
第三步:看营养成分表,蛋白质是“硬指标”。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能骗不了人的。找到营养成分表,看**“蛋白质”**那一项。根据国家规定,纯酸奶的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能低于2.5克。这是一个及格线。你买的时候,尽量选蛋白质含量高于这个数值的,比如3.0克以上的,那品质就相当不错了。
如果蛋白质含量低于2.5克,甚至在2.0克徘徊,那它要么是加了太多东西的“风味酸奶”,要么就是品质较差的酸奶。而那些“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通常只有可怜的1.0克左右,一看就不是一路货。顺便提一句,在看蛋白质的同时,也看一眼“碳水化合物”含量,这个数字越低,说明加的糖越少,对你就越健康。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