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米长桌宴开席!雷山苗年非遗盛宴 点燃秋冬文旅热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长桌千人宴 苗侗之夜长桌宴
创始人
2025-11-06 17:30:34

当清晨的薄雾还萦绕在苗岭主峰雷公山的腰际,清脆的芦笙声已穿透贵州省雷山县的街巷。2025 年 11 月 5 日,这座藏在黔东南深山中的小城彻底沸腾,一年一度的苗年节盛典如期而至。开幕式上,五彩斑斓的盛装巡游浩浩荡荡,原生态的歌舞表演轮番登场,500 米长桌宴绵延街巷,万人芦笙齐鸣震彻山谷 —— 这场延续了 25 届的民族盛会,不仅让八方宾客沉浸式感受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刷屏热潮,成为这个秋冬季节最火的文旅 IP。



有人说,雷山苗年是 “活着的非遗博物馆”,是 “最具烟火气的民族狂欢”,但当你真正置身其中才会发现,这场盛会的火爆绝非偶然,它背后藏着的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更是一份无需言说的文化自信。



一、56 支方阵踏笙而来:一场 “行走的非遗大展” 惊艳全网

“咚咚锵!咚咚锵!” 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2025 雷山苗年开幕式的非遗巡游正式拉开序幕。从县城主干道到文化广场,56 支特色方阵依次亮相,犹如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穿梭在街巷之间,绵延数公里,场面之宏大让人叹为观止。这不是简单的巡游,而是一场 “行走的全国芦笙博物馆”,更是一次非遗文化的集中展演。



在众多方阵中,23 个芦笙文化方阵无疑是最大亮点。雷山本地的高排芦笙队伍率先登场,队员们身着黑色织锦盛装,头戴重达数公斤的大银角,银饰上的苗族古歌纹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手中的高排芦笙高达 3 米,吹奏起来声音雄浑厚重,仿佛穿越千年的呼唤,诉说着苗族先民迁徙途中的坚韧与智慧。紧随其后的是长裙大银角芦笙方阵,姑娘们身着百褶长裙,裙摆上绣满了花鸟鱼虫、五谷丰登的图案,每走一步,裙摆飞扬,银饰碰撞发出 “叮叮当当” 的清脆声响,与芦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动听的民族交响。

更令人惊喜的是,此次巡游还汇聚了来自广西融水、广东苗乡、云南文山等地的芦笙队伍,不同地域的芦笙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广西融水的芦笙节奏明快活泼,队员们的舞蹈动作洒脱奔放;广东苗乡的芦笙则融入了当地民俗元素,曲调婉转悠扬;云南文山的芦笙队伍带来了独特的 “跳花” 表演,男女队员手拉手围成圆圈,踏着节拍翩翩起舞,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23 支芦笙队伍,23 种不同风格的表演,却都传递着同样的欢乐与虔诚,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 “芦笙一响,脚杆发痒” 的苗族文化基因。



除了芦笙方阵,巡游队伍中还有 15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轮番展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花丝镶嵌、镂空雕花等绝技,细小的银线在他们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就勾勒出精美的蝴蝶纹;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提着蜡刀,在白布上信手涂鸦,靛蓝色的图案逐渐成型,展现着 “以刀为笔,以蜡为墨” 的传统智慧;还有苗族刺绣、苗族织锦、苗族银饰锻造等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精湛与神奇。



巡游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老人的盛装古朴典雅,绣满了传承千年的古老纹样,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中年人的盛装色彩艳丽,银饰点缀其间,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几分时尚感;孩子们的盛装则小巧玲珑,天真烂漫的笑脸搭配精美的银饰,让人忍俊不禁。据了解,一套完整的苗族盛装制作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仅银饰就重达数公斤,价值不菲。但对苗族同胞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身份的象征、文化的载体,是他们对祖先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沿途的观众早已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举着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瞬间。有人跟着巡游队伍一路前行,有人在路边跟着芦笙节奏翩翩起舞,还有人被非遗展示吸引,驻足观看、拍照留念。网络上,#2025 雷山苗年开幕式# #万人芦笙巡游太震撼 #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亿次,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盛宴!”“太想去雷山感受苗年氛围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太有魅力了!”



二、五大篇章演绎千年文脉:万人同台的视听盛宴直击心灵

如果说非遗巡游是一场流动的文化展示,那么开幕式上的 “苗岭笙韵・笙声不息” 万人芦笙大型非遗展演,就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溯源。这场由四千多名演员共同演绎的视听盛宴,分为《喜庆丰收》《多彩交织》《迁徙之路》《非遗新生》《民族团结》五大篇章,以歌舞为媒,以故事为线,生动再现了苗族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与时代风貌。



《喜庆丰收》篇章一开场,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数百名身着苗族农耕服饰的演员,手持扁担、镰刀、谷穗等道具,踏着欢快的芦笙节奏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质朴粗犷,充满了力量感,生动还原了苗族先民刀耕火种、辛勤劳作的场景。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演员们摆出 “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等造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背景大屏上,金色的稻田、饱满的谷穗、忙碌的农民等画面不断切换,与舞台表演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于丰收的田野之上。



《多彩交织》篇章则展现了苗族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南猛芦笙舞、方祥高排芦笙、西江苗族飞歌等雷山本地特色文化轮番登场,与来自贵州其他地区、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民族歌舞交融碰撞。南猛芦笙舞以其整齐划一的动作、雄浑有力的节奏著称,队员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展现出苗族人民的豪迈与奔放;方祥高排芦笙则以其高大的外形、厚重的声音闻名,十几名队员共同吹奏,声音震彻山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之力;西江苗族飞歌高亢嘹亮,歌手们用清澈的嗓音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赞美,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此外,贵州省歌舞剧院、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也倾情加盟,与本地歌手联袂演出,用美声、民族唱法重新演绎苗族传统歌曲,让古老的旋律焕发出新的生机。



《迁徙之路》篇章是整场展演的催泪点。演员们身着古朴的迁徙服饰,手持火把,在昏暗的灯光下缓缓前行。背景大屏上,展现着苗族先民穿越高山峡谷、江河湖泊,历经千辛万苦迁徙至黔东南的历史场景。



演员们的表演深情而悲壮,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未来的期盼。当《苗族古歌》的旋律响起,现场观众无不被深深打动,不少人热泪盈眶。这场表演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苗族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致敬。



《非遗新生》篇章则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苗族蜡染与现代时装设计相结合,模特们身着蜡染元素的长裙,在 T 台上自信走来,展现出传统技艺的时尚魅力;苗族芦笙与电子音乐碰撞,年轻的演奏家们用芦笙吹奏出流行歌曲的旋律,节奏明快,动感十足,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还有苗族刺绣与文创产品、苗族银饰与现代首饰设计的跨界展示,让人们看到了非遗文化的无限可能。此外,现场还设置了非遗互动体验区,游客们可以亲手体验苗族蜡染、刺绣、银饰锻造等技艺,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族团结》篇章将整场展演推向了最高潮。来自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演员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跳起了团结舞。他们身着各自民族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用欢快的舞蹈、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民族团结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背景大屏上,展现着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美好画面,与舞台表演相互呼应,传递出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时代主题。当万人齐唱《爱我中华》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顶点,歌声震彻云霄,热泪与欢笑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这个苗年最难忘的瞬间。



整场展演历时两个小时,没有华丽的舞台特效,没有明星大腕的加持,但却以其真挚的情感、精湛的表演、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不少游客表示,这是他们看过的最震撼、最感人的民族展演,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三个万人” 创纪录:全域狂欢背后的文化创新与民生温度

作为雷山县举办的第 25 届苗年,2025 年的这场盛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三个万人” 同时开展,即万人盛装巡游、万人芦笙表演、万人长桌宴。这一创举不仅让苗年的规模和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更展现了雷山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担当,以及 “全域过节、全民同庆” 的民生温度。



万人长桌宴无疑是此次苗年最具烟火气的亮点。这条贯穿县城主干道的长桌宴,长达 500 米,摆满了当地特色美食,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长桌宴是苗族最隆重的待客礼仪,象征着团结、友爱、吉祥。此次的万人长桌宴,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升级。桌上的美食既有酸汤鱼、苗王鱼、腊肉、腊肠等苗族传统菜肴,也有结合现代饮食理念推出的健康菜品,让游客们既能品尝到地道的苗家风味,又能满足不同的口味需求。



宴席上,苗族姑娘们身着盛装,端着盛满米酒的牛角杯,唱起了敬酒歌,向游客们表达着最诚挚的欢迎。“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苗家酒,喝下这杯酒,我们就是好朋友!” 甜美的歌声、醇厚的米酒、热情的笑容,让游客们感受到了苗家人的淳朴与好客。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互动,不分彼此,其乐融融。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长桌宴,太热闹了!苗家的美食很好吃,苗家人很热情,这次雷山之行太值了!”



除了县城主会场的 “三个万人” 活动,雷山县的多个乡镇也同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苗年活动,形成了 “全域过节、全民同庆” 的浓厚氛围。西江千户苗寨推出了 “姑妈回娘家” 活动,成千上万的苗族姑妈身着盛装,带着礼物回到娘家,与亲人团聚,共庆苗年。活动现场,姑妈们与娘家亲人一起跳芦笙舞、唱苗族飞歌、吃长桌宴,场面温馨而热闹。郎德上寨则举办了斗牛比赛、斗鸡比赛等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斗牛场上,两头壮硕的水牛怒目圆睁,奋力拼搏,观众们的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雷山县还打造了 “万家迎万客” 活动,鼓励当地群众敞开家门,邀请游客到家中做客,品尝地道的苗家美食,体验苗族的日常生活。游客们可以跟着主人家一起打糍粑、做蜡染、绣刺绣,感受最真实的苗族民俗文化。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说:“这次我们住进了苗家民宿,主人家非常热情,带我们体验了打糍粑、做酸汤鱼,还教我们唱苗族歌曲,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苗家人的生活,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太难忘了。”



“三个万人”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苗年的热闹与精彩,更让当地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了解,苗年期间,雷山县的酒店、民宿入住率达到 100%,餐饮、旅游商品等消费也大幅增长。不少当地群众表示,苗年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增收致富的好机会。雷山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通过举办苗年活动,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雷山,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从 12 月底到全年: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2025 雷山苗年并非一场短暂的狂欢,而是一场持续到 12 月底的文化盛宴,期间将举办 20 多项大型活动,涵盖民俗体验、非遗展示、文体竞赛、经贸交流等多个领域,让游客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在民俗体验方面,除了已经举办的万人长桌宴、姑妈回娘家等活动,后续还将推出苗族婚俗体验、苗年祭祀仪式、打糍粑比赛等特色活动。游客们可以穿上苗族盛装,体验苗族的婚礼习俗,感受 “哭嫁”“拦门酒” 等独特的民俗风情;可以参与苗年祭祀仪式,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可以亲手打糍粑,感受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非遗展示方面,雷山县将举办非遗技艺大赛、非遗文创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非遗技艺大赛将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族银饰锻造、蜡染、刺绣等技艺传承人同台竞技,展示精湛的技艺水平;非遗文创产品展销会则将汇集各类非遗文创产品,包括蜡染服饰、银饰首饰、刺绣挂件等,让游客们可以购买到地道的非遗产品,将苗年的美好记忆带回家。



在文体竞赛方面,除了已经举办的斗牛比赛、斗鸡比赛,后续还将举办姑妈篮球比赛、蒙眼抓猪比赛、芦笙演奏大赛等特色活动。姑妈篮球比赛是雷山苗年的传统赛事,参赛选手都是苗族姑妈,她们身着盛装,在球场上奋力拼搏,展现出 “巾帼不让须眉” 的风采;蒙眼抓猪比赛则充满了趣味性,选手们蒙着眼睛在规定区域内抓猪,抓到猪的选手可以将猪带回家,现场气氛十分欢乐;芦笙演奏大赛则将汇聚各地的芦笙高手,他们将用精湛的演奏技巧,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听觉盛宴。



在经贸交流方面,雷山县将举办苗族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非遗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苗族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将展示雷山的茶叶、蜂蜜、天麻、灵芝等特色农产品,让游客们可以购买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非遗产业发展论坛则将邀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企业家等共同探讨非遗产业的发展路径,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本届苗年预计将吸引超百万人次游客前来参与,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长。但雷山苗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雷山县始终坚持 “文化兴县、旅游活县” 的发展战略,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苗年等特色文化活动,让非遗文化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非遗传承方面,雷山县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此次苗年活动中,不少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纷纷亮相,展示自己的技艺,让人们看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希望。同时,雷山县还通过与高校、企业合作,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开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在乡村振兴方面,雷山县以苗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近年来,雷山县加大了对乡村道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了乡村的旅游环境;同时,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此外,雷山县还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开办民宿、农家乐、销售旅游商品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 “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雷山县西江镇西江村村民李大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几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主要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随着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发展,她开办了一家民宿,经营起了餐饮和住宿业务。苗年期间,她的民宿天天爆满,收入是平时的好几倍。李大姐笑着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我们农村也能这么热闹,也能靠旅游赚钱。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都要感谢苗年,感谢我们的民族文化。”



2025 雷山苗年的爆火,不仅是一场民族盛会的成功,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它向我们证明,传统文化并非过时的古董,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精神财富,只要加以正确的传承和创新,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需求泛化酒店如何适“数”?首届... 由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主办,广州泺淇科技有限公司(商治云平台)携手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广东民宿发...
大美北京|香山秋意未散!12处... 尽管红叶节已近尾声,但香山秋意未散。11月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香山公园获悉,目前园内彩叶植物变色率...
发“消费护照”啦!“北外滩馆”... 惊喜度爆棚: 精美文创、多重福利全部打包带回家 215 回忆值拉满: 解锁北外滩开发建设五周...
500 米长桌宴开席!雷山苗年... 当清晨的薄雾还萦绕在苗岭主峰雷公山的腰际,清脆的芦笙声已穿透贵州省雷山县的街巷。2025 年 11 ...
松江这里的健身步道变身金色走廊... 方松体育公园步道旁的秋英(波斯菊)近日迎来盛花期,形成了一片迷人的黄色花海,步道也变身金色走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