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莆田的饮食版图上,若只能选择一道代表地方灵魂的食物,那必定是莆田卤面。它看似朴实无华,只是一碗汤面,但其内里却深藏着莆田人依山傍海的生存智慧,以及对“鲜”味极致的追求。这是一碗将山海精华融于一锅,让海鲜与面条达成完美融合的平民史诗。
莆田卤面的“卤”,并非北方卤味的酱香浓郁,而是指用高汤慢火煨煮,让面条充分吸收汤汁,直至汤汁浓稠、味道饱和的过程。这碗面的灵魂,便是那一锅底蕴深厚的“卤汤”。
汤底的基础,通常是猪大骨熬制的浓白高汤,提供了醇厚的底味。而“鲜”的升华,则来自于大海的馈赠——新鲜的海蛎、花蛤、虾干、鱿鱼,以及莆田特色的红菇。红菇不仅是珍贵的山珍,更为汤底染上了一层诱人的粉红色,并贡献了独特的清甜。各种海鲜在沸腾的汤中释放出所有的精华,与猪骨汤交融,形成了一种层次复杂、鲜美到极致的复合汤头。
莆田卤面的制作,讲究“一锅出”,这考验着厨师对火候与食材下锅顺序的精准掌控。首先要用葱姜炝锅,将五花肉片煸炒出猪油,增加香气。然后依次加入香菇、虾干等耐煮的干货炒香,再注入准备好的高汤。
待汤滚沸,主角——加了碱的、略带黄色的生鲜面条便隆重登场。面条被直接放入沸腾的汤中,而不是另起一锅清水煮熟。这是卤面成败的关键一步。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卤制”过程。需要改用中小火,让面条在翻滚的鲜汤中慢慢煮、慢慢吸收。期间要不停翻动,防止粘锅。
在汤汁收至大半,面条已近八分熟时,最娇嫩的海鲜——海蛎、花蛤、鲜虾等才被放入。最后,投入青菜,淋上鸡蛋液。一锅内容丰富、汤浓料足的莆田卤面便大功告成。成品的面条,因吸收了所有食材的精华,已经变得软糯而富有弹性,其本身就成了集大成者的美味,甚至比汤里的配料更受欢迎。
在莆田,卤面是有着极高地位的家常菜。无论是家人团聚、朋友小酌,还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不像宴席菜那般精致摆盘,而是用一个大盆或海碗盛装,热热闹闹,丰盛实在,充满了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