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科技赋能千年非遗呈现新质产能:台江酸汤亿级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创始人
2025-10-27 22:42:14

台江县苗苗酸汤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六组22吨级的不锈钢发酵罐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与车间外“村BA”篮球场的热闹形成奇妙呼应。

“您凑近闻闻,咱们这酸汤是不是比陶坛酿的更鲜、更醇?”公司技术人员龙春仙撕开一个包装好的酸汤,一股浓郁的酸辣香气扑面而来。她笑着向记者解释,这股独特香气的背后,藏着传统酸汤产业“破局重生”的秘密。

“以前农户做酸汤,都是陶坛发酵,靠的是老师傅的手感和天气,里面杂菌多、有效微生物少,光乳酸菌成活率就不到30%,所以得等3到6个月才能酿好。”龙春仙拿起一瓶传统酸汤样品,指着检测报告说,开放式发酵不仅周期长,还存在微生物超标的风险,“我们检测过26份农家酸汤,有6份因为杂菌污染直接不符合安全标准,这也是传统酸汤难出深山的关键。

但在苗苗酸汤的车间里,传统工艺的“痛点”已被科技逐一破解。“您看这套智能化酿造系统,我们先通过微生物筛选,把传统酸汤里的杂菌彻底去除,再投入高活性的乳酸菌,就像给发酵过程装了‘加速器’。”龙春仙说,“同时加入专门驯化的酵母菌,既能提升香气,又能保证风味稳定。现在7天就能完成发酵,比传统工艺快了20多倍。

这样的“新质生产力”,正是企业破解传统酸汤产业困局的核心。“不盲从传统,而是用科学解码传统,这是我们的破局思路。”公司公共事务部主任杨星介绍,“我们联合中国农科院做了‘酸汤解码计划’,把老师傅说的‘醇厚’‘鲜爽’,转化成酸度、氨基酸态氮这些精确数据,再通过十万级洁净厂房和医药级设备,实现全流程可控。”

杨星拿出两组数据对比:传统酸汤批次差异率超过10%。苗苗酸汤通过数据驱动生产,批次差异率降至0.3%;传统红酸汤酸度波动大,公司产品则稳定在16.36(±0.3g)/kg,既保留了苗家酸汤的灵魂,又解决了品控难题。“这不是简单改良,而是效率、安全、风味的三重革命。”他说,目前公司一期1.2万吨产能已投产,预计年产值超1亿元,“依托锅圈食汇全国1万多家门店,我们的酸汤能快速送到消费者餐桌,让千年非遗走进日常。

扎根台江,苗苗酸汤的布局远不止于生产。“选择这里,是因为黔东南是酸汤的‘价值原点’。”杨星坦言,当地不仅有“中国酸汤之乡”的文化根脉,还有“凯酸1号”番茄这样的优质原料,更有“贵人服务”的政务支持,“从落地到投产,政务服务中心帮跑流程,市监局上门指导,一路都很顺畅。

谈及未来,该公司的规划清晰而具体:技术上,将持续筛选核心发酵菌,开发酸汤调味包、益生菌饮品等新产品,还计划挖掘道地资源打造金酸汤;产业上,配合台江县完善生产车间,尽快实现产品全面流通,同时联合台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培养食品检测、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本地人才;品牌上,推动“苗家酸汤”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让“天下苗家第一酸”的名片走向全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青... 姐妹们,今天我要分享一个让青椒肉丝好吃到舔盘的秘诀!不用复杂调料,连最普通的猪肉都能变得鲜嫩多汁,孩...
特色招牌菜 鲜虾捞拌八爪 主料: 草虾200克 八爪鱼须200克调料:辣鲜露30克 蒸鱼豉油15克 鸡精20克...
“煎饼机器人”农高会“上岗” 10月27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届杨凌农高会C馆门口,一台不知疲倦的“煎饼机器人”成了备受关注的“...
各区快报:天津新建一乐园!明年... 水西公园引进重磅文旅项目 阿逗智玩乐园 近日 该项目已签约落地 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阿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