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看电视剧里李白、武松他们动不动喝好几百杯,我心里就琢磨,这要放在现在,得喊多少代驾才够用啊!其实,古人那不是酒量好,实在是喝的“酒”和咱们现在的白酒,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最关键的——古代的酒没劲儿! 在元朝之前啊,咱们老祖宗还不会蒸馏技术,喝的都是米酒、黄酒这类发酵酒。
那酒精度数,撑死了也就10度左右。汉朝人爱喝的“醴酒”,才3到5度,比现在的啤酒还淡。
您想啊,他们论“斗”喝,一斗差不多两升,听着吓人,可里头的酒精总量,也就相当于咱们现在半斤白酒。而且一场宴席能吃好几个时辰,慢慢喝,那能醉到哪儿去?
说白了,就跟喝带点酒味的甜米汤差不多。要是让咱们这些喝惯52度白酒的现代人穿回去,那个个都是酒神!
还有您可别被“千杯”这词儿唬住了。古人那酒杯,小巧得很! 咱店里摆着各种酒杯,我最有感触。商周的青铜爵,一爵也就一两;汉朝的耳杯,跟个小碗似的;到了唐朝,用的瓷盏比咱现在的一口杯还小。
千杯不醉的古人喝酒有讲究
所以啊,李白说的“金樽清酒斗十千”,那是诗人夸张,显得豪迈。真喝起来,都是用这种小杯子一点点抿的。再加上《礼记》里都明文规定,喝酒得兑水,叫“玄酒”,就是为了防止客人失态。这么一算,所谓的“千杯”,实际下肚的酒精,可能还真不如现在酒桌上吹两瓶啤酒来得多。
古人喝酒讲究,法子也科学。他们可不傻喝,都是酒肉搭配着来,《诗经》里就写着一边喝酒一边吃烤鱼炖鳖,这跟咱们现在喝酒前先垫吧点肉是一个道理,能慢点醉。
而且古人也研究解酒方子,什么葛花、枳椇子,我有些老客户现在泡药酒都还用这些方子呢。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喝那种低度酒,自然就显得“千杯不醉”了。
所以啊,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古人不是海量,是酒不行,规矩还多!他们喝的是意境和文化,咱们现在喝的是白酒的醇烈。
*本文由鸿旺酒礼曾姐原创编辑,转载请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