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茶饮圈正经历着“大洗牌”的阵痛!截至2025年7月的一年间,全国倒闭的奶茶店超15.7万家,多数品牌在关店潮中艰难求生,唯有蜜雪冰城保持逆势增长。
但安徽蚌埠起家的甜啦啦,却敢贴着“雪王”开分店,不仅没被挤压生存空间,还将全国签约门店做到了8000家以上,2024年预计营收达35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家2015年成立的品牌从未拿过融资,创始人王伟也非茶饮行业资深老将,只是早年开过8家蜜雪冰城加盟店的“行业学徒”。
在竞争白热化的下沉市场,甜啦啦能从无名之辈成长为蜜雪冰城忌惮的对手,其生存逻辑值得深究。
甜啦啦的崛起,首先源于对茶饮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低线城市现制茶饮市场爆发式增长,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终端零售额预计以每年26.4%的复合增长率扩张,2028年将达2379亿元,占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而小镇中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月均线上消费超1000元的占比达80.4%,他们不愿为品牌溢价买单,却对“高性价比”有着强烈需求。
甜啦啦恰好踩中了这一赛道,与蜜雪冰城相比,它的定位更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81.07%,远超蜜雪冰城的56.99%。
在选址上,它主攻学校、社区等租金低廉的区域,避开高端商圈,单店只需2-3人即可运营,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让它在头部品牌加速下沉前抢占了先机。
在产品研发上,甜啦啦走出了一条“避坑式创新”之路——不做未经市场验证的尝试,只对大牌爆款进行针对性改造,既降低试错成本,又能快速撬动流量。
其核心逻辑是“放大价值感,压缩价格带”。
杨枝甘露风口期,喜茶、奈雪以350毫升规格售价15-20元,甜啦啦改用本地当季芒果,将容量提升至500毫升并增加西柚粒,价格却压至8元,直接拉低消费门槛。
古茗700毫升水果茶卖15元时,它推出1000毫升“一桶水果茶”,塞进四种新鲜水果,仅售10元,这款产品2022年全年卖出1.1亿杯,成了短视频平台的“土味网红”。
即便是车厘子这类高端食材,甜啦啦也能通过供应链调控实现平价化。
其推出的12元“超红车厘子”饮品,用真实果肉保证口感,三天销量突破百万杯,既蹭了高端食材的热度,又维持了亲民定价。
这种改造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围绕下沉市场需求优化容量、原料和价格,精准拿捏“平替密码”。
能支撑低价策略的核心,是甜啦啦在供应链和加盟体系上的深度布局。
从创立之初,它就同步搭建供应链体系,2015年成立安徽伟宏食品有限公司,后续又在长沙、天津等多地开设分仓,形成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网络。
在采购端,甜啦啦组建专业团队深耕核心产区直采,通过原料分级使用控制成本。以咖啡类产品为例,采用“厚椰乳+咖啡液”的黄金配比,将原料成本稳定在3-5元,对应售价却仅8-12元。
这种成本控制能力,让它能将莫酸奶29元的牛油果系列、霸王茶姬16元的“伯牙绝弦”,分别平替为12元和8元的同类产品,且保持利润空间。
加盟政策则成为门店扩张的加速器,甜啦啦初期投入仅需15万元起,远低于蜜雪冰城的21万元,近期还推出免加盟费活动。
同时通过“甜啦啦大学”“商学院”提供全流程培训,从运营逻辑到实操方法全方位赋能加盟商。
这种“低门槛+强扶持”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创业者,使其在关店潮中仍能保持扩张态势,2024年单月就有140家新店开业,部分门店首日营业额超5000元。
甜啦啦的增长密码里,“低价不低质”是关键一环。
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但对品质的要求并未降低,霸王茶姬等品牌的调研显示,低线城市用户同样看重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
对此,甜啦啦立下明确标准:绿茶、红茶必须现泡,超过4小时立即废弃;水果当天现切,坏果直接丢弃,从源头保证口感。
这种细节把控体现在产品上:咖啡虽成本低廉,但通过1:1原料配比中和酸涩感,还推出“全家福咖啡”允许加小料提升体验;果茶坚持用新鲜果肉而非浓缩汁,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花小钱喝好货”。这种品质坚守,使其在低价赛道中建立了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低价劣质”的恶性循环。
尽管表现亮眼,甜啦啦要成为真正的行业巨头仍面临多重考验。最突出的是市场覆盖失衡,其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仅6.5%,远低于行业30%的平均水平,品牌知名度在高线市场严重不足。
而随着古茗、霸王茶姬等品牌加速下沉,低线市场竞争已进入“Hard模式”,2024年其新开门店593家的同时,关店数也达到259家,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蜜雪冰城保持每周推新的频率,而甜啦啦的爆款多依赖对现有产品的改造,原创能力不足。
此外,供应链虽已成型,但与蜜雪冰城相比仍有差距,海外扩张也才刚起步。
目前仅在印尼开设13家直营店,菲律宾、泰国等市场尚在筹备中,国际化布局远落后于先行品牌。
结语
从行业视角看,甜啦啦的突围印证了茶饮市场的底层逻辑:不是“越高端越成功”,而是“越懂用户越长久”。
在15.7万家门店倒闭的背景下,它凭借对下沉市场的深刻理解,通过产品平替、成本控制与品质坚守的组合拳实现增长,为行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样本。
未来,若能补齐高线市场渗透、原创研发与供应链升级的短板,甜啦啦或许能真正与蜜雪冰城“掰手腕”。
即便未能登顶,其在关店潮中活下来的逻辑,也已成为新茶饮行业值得研究的生存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