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话“3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重阳节将至,这3样记得提前备好
创始人
2025-10-26 01:24:03

现在年轻人聊重阳,多半就记得“登高”和“敬老”俩关键词,至于老辈人挂在嘴边的“3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十有八九得挠头——哪三样?

有这么玄乎?嘿,您别不当回事,这老话能传几百年,可不是空穴来风,全是古人把日子过明白后的讲究。

眼看九月九要到了,咱今天就掰扯清楚这三样宝贝,别等家人聚齐了才发现桌上缺了“福气招牌”。

头一样必须是重阳糕,这玩意儿堪称重阳节的“门面担当”,少了它,节日氛围直接打对折。

您猜怎么着?这糕的历史能追溯到《周礼》里的“饵”,说白了就是古代的糕点雏形,隋朝那会儿就明确记载重阳要“食饵饮菊酒”了。

为啥非吃它?核心就俩字:谐音。“糕”通“高”,既对应着“登高”的习俗,又藏着“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祝福,老辈人最吃这一套。

宋代起这糕就成了爆款,临安的店家会把糖面蒸糕插上五彩小旗,名曰“重阳糕”,那小旗可不是随便插的。

古代城里人居高不便,就用插旗代插茱萸,食糕代登高,仪式感一点没少。

讲究的人家还会做九层糕,顶上捏两只小羊,取“重阳(羊)”之意,活脱脱一座迷你宝塔

有意思的是,大诗人刘禹锡当年想写重阳诗,愣是因为“糕”字没在六经里出现过,憋半天没敢用,后来还被人取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成了文坛趣谈。

现在不用那么麻烦,买块嵌着枣脯蜜饯的松软花糕,或者在家蒸个红枣米糕,咬一口甜香软糯,福气的味道就出来了。

第二样得说说菊花酒,这酒可不是普通的宴席酒,在古代那是正经的“吉祥酒”。

老话讲“九九与酒同音”,又恰逢菊花开得最盛的时节,两者凑一起,自然成了重阳标配。

传说这习俗是陶渊明带起来的,他爱菊又爱酒,后人跟着学,渐渐就有了重阳赏菊饮酒的雅兴。

古人喝的菊花酒讲究大了,得头年重阳采菊花和枝叶,掺进粮食里酿酒,封藏一年才开封,喝的就是这份等待的醇香。

菊花在古人眼里是“延寿客”,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这酒也就被赋予了祛灾祈福的寓意。

现在咱们不用这么费事儿,市面上的低度菊花酒随处可见,开一瓶倒进小瓷杯,酒香里带着菊的清苦回甘,和家人碰杯时念叨句“久久长寿”,这酒喝得才够味。

要是家里有爱动手的,用干菊花泡点米酒,虽然没有古法醇厚,心意和香气一点不差。

第三样压轴的是螃蟹,别看它现在是秋日常菜,在古代可是重阳的“雅食”,有“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的诗句为证。

为啥重阳非吃蟹?

一来时节正好,九月的母蟹蟹黄肥厚,十月的公蟹蟹膏饱满,正是最肥美的时候;

二来够有仪式感,剥蟹得慢慢来,一家人围坐桌边,你拆蟹腿我挖蟹黄,聊着天就把时光慢下来了。

清代这习俗更盛,《红楼梦》里黛玉说“对斯佳品酬佳节”,薛宝钗盼着“长安涎口盼重阳”,可见螃蟹在当时多受欢迎。

南京等地的店铺还会办“螃蟹酒”,老板请伙计吃蟹喝酒,算是对辛苦一年的犒劳,老话“吃了螃蟹酒,活计不离手”就是这么来的。

吃的时候记得配点姜醋,不是为别的,主要是能提鲜解腻,让蟹肉的甘美更突出。

挑蟹也有窍门,捏捏蟹腿够硬实,翻过来能自己翻回去,保证个个肥满,上桌准受好评。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生活好了,少一样也没啥吧?

其实老辈人的讲究,从来不是较真于食物本身,而是借这些代代相传的吃食,把对家人的祝福落到实处。重阳糕的甜,是生活美满的盼头;

菊花酒的醇,是长长久久的心愿;螃蟹的鲜,是团圆相聚的欢喜。这些味道混在一起,才是重阳节该有的烟火气。

眼看节日要到了,不妨提前备齐这三样。

买糕时挑块颜值高的,摆上桌先占个“高”兴;选瓶清淡的菊花酒,给宴席添点雅兴;

挑几斤鲜活的螃蟹,让家人过过嘴瘾。等亲友聚齐,看着桌上的“福气三件套”,听你聊聊背后的典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这不就是最实在的幸福嘛。

说到底,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话,藏的都是过日子的智慧。

重阳节的福气不用求,就藏在热气腾腾的糕点里,藏在醇厚的酒香里,藏在家人共享的美味里。

这三样备好,桌一摆,酒一倒,福气自然就进门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年窜了半个头!追高的早餐要跟... 很多姐妹总说豆腐 “没味道孩子不吃”“做起来麻烦”, 用馄饨皮做外皮,裹上鲜嫩的豆腐馅,煎出金黄脆底...
以咖香会友,缇里咖啡与红餐网共... 10月15日,李棒老师《AI风暴营:餐饮AI盈利新密码》首期线下公开课圆满结束。 “以咖香会友,与...
名菜三杯鸡的具体做法 三杯鸡是中国江西省赣州市传统风味名菜,属于赣菜客家美食。也是中国台湾有名的家常菜,因其烹饪时使用一杯...
16道 特色旺销菜,时尚创意 砂锅生焗跳跳骨 原料: 跳跳骨(鸡脆骨)400克、大蒜350克、鲜沙姜100克、干葱头100克、芝...
青椒炒肉怎么炒好吃 青椒炒肉,作为一道经典的家常菜,以其简单、美味、下饭的特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然而,看似简单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