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园焕新”——到2035年,北京全市公园总数将达1300个以上
创始人
2025-10-24 21:57:35

已迈入“千园之城”的北京,正以“千园焕新”规划来持续提升市民的游憩生活。10月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印发。到2035年,全市公园总数将达1300个以上,通过老旧公园提质、潜力公园升级、特色公园新增三大路径,优化全域公园体系,并同步构建“城市—地区—社区”三层活力圈、十七片京津冀公园游憩活力群。从“千园”到“一个大花园”,北京将通过公园游憩体系建设,为市民打造更优质多元的绿色空间,也为京津冀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资料图)

“千园焕新”构建全域公园游憩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累计建成绿道总长度达2015公里,北京已迈入“千园之城”行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民对公园的游憩需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规划》提出,本市将通过焕新老旧公园、更新游憩潜力公园、新增特色公园等方式,优化公园体系。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规划》将老旧公园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优先瞄准建设年代久、设施老化、建设理念滞后的社区公园等“市民身边的公园”。改造并非简单翻新,而是多维度提升品质。例如,在基础设施上,完善无障碍设施与基础服务功能;在景观营造上,丰富绿化、彩化、立体化呈现;在文化传承上,保护公园承载的城市记忆与历史文脉;同时还将融入生境营造、全龄友好设计、智慧化管理等新理念,并强化“平急两用”功能,让老旧公园既保留“烟火气”,又具备“新活力”。

《规划》通过存量公园评估,筛选出320个游憩潜力较高的公园,实施“菜单式”提质升级。这些公园将通过强化游憩基础、丰富功能业态、加强内外联动、塑造特色品牌等方式,打造成为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高质量公园。

在存量更新的同时,北京还将优化公园布局,挖掘全市潜力绿斑,新增一批高质量、复合化的特色公园。新增公园将兼顾“普惠性”与“多样性”:既重点补充市民身边的小尺度社区公园,也加快推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近郊绿色空间的公园化改造,同时注重动物园、植物园、遗址公园、儿童主题公园等专类公园建设。

根据《规划》,到2035年,北京各类公园总计将达1300个以上。届时,从核心区的“口袋公园”到郊区的生态公园,从历史名园到主题专类园,将构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全域公园游憩体系,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绿色休闲空间。

北海公园(资料图)

“三层活力圈”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未来十年,北京将全面推进公园游憩活力圈体系建设。到2035年,公园游憩活力圈覆盖全市超50%的历史文化资源,超70%的市区两级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超75%的体育运动场馆,超80%的城市重点商圈。

《规划》提出,北京公园游憩活力圈划分为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三个层级。其中,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被定位为“城市游憩新地标”。围绕三城一区、重点功能区、重点商圈、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等区域,规划构建43个。活力圈以综合公园、历史名园、生态公园等为核心,植入文化、体育、配套服务等功能,提升公园与周边国家级和市级文化设施、体育场馆、重点商圈等之间的绿道建设,打造“假日一日游”高品质游憩目的地。

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作为“地区活力综合体”,规划构建100个。以公园为中心,整合周边的区级文化设施、体育场馆、购物中心等游憩活力点,推动公园与周边游憩资源协同联动,塑造区域特色活力中心。

社区级活力圈则是“邻里连接器”,以10分钟步行服务范围为目标,实现城镇社区全覆盖。以社区公园为核心,满足市民早晨、午间、晚间的日常游憩需求。建设中将贯彻“儿童友好、老年友好”理念,完善健身娱乐、儿童游乐设施,并联动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公园游憩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还将活力圈细分为生态休闲型、文化体验型、特色娱乐型、日常综合型四种类型,实现“一圈一特色”。同时,为推动体系落地,北京将重点围绕北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南海子公园、西部两园一河、东部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四片骨架性公园集群,以及温榆河公园等跨区域大尺度公园,打造示范性公园游憩活力圈。

温榆河公园(资料图)

“游憩活力群”联动京津冀文旅

为加强京津冀游憩资源联动协同,北京将规划构建首批十七片公园游憩活力群,着力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公园游憩魅力名片,集中彰显北京大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此次规划不仅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了全新的假日游憩选择,更将为京津冀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规划》提出,公园游憩活力群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兼具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带动等多重功能,重点满足市民及游客1~3天的假日游憩需求,将打造成为国内和国际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首批十七片公园游憩活力群布局凸显“北京特色+京津冀联动”双重属性。其中,十三片位于花园城市精华片区内,涵盖传统中轴线、奥森——北中轴、南中轴——南森——南苑—凉水河、大运河——城市绿心—副中心、永定河——首钢——园博园、三山五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周口店——琉璃河遗址、雁栖湖——怀柔科学城、世园公园——冬奥、温榆河——首都国际机场门户枢纽、未来科学城等核心区域;另有四片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北部燕山—塞罕坝、南部永定河——大兴机场门户枢纽、东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西部永定河—太行山公园游憩活力群。

在品质提升与国际影响力塑造方面,公园游憩活力群将以群内集聚的公园游憩活力圈为核心,统筹周边世界遗产、国家级文化场馆、体育设施、旅游度假区、自然风景名胜区等优质游憩资源,以及产业园区、重点商圈等重要城市资源,形成功能复合的游憩目的地集群。同时,将完善绿道系统建设,优化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布局,提升各类设施建设标准,增强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首都生态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元大都遗址公园(资料图)

【延伸】

如何打造“可静可动可体验”的游憩活力空间?

本市正推动公园从“园景”向“场景”深度转换,依托公园游憩活力圈,构建可静憩、可活动、可观赏、可游览、可体验、可消费的丰富游憩场景。公园游憩体系怎么建?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规划》提出了四大核心策略,即:打造游憩模块、划定景观视廊、形成多元游线、塑造文化品牌。

在公园提质升级方面,本市以需求为导向植入多元内容。一方面全面优化服务设施,完善全龄友好无障碍基础设备,增设直饮水、储物、充电等特色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创新设置“留白空间”,探索“公园+商业”“+体育”“+公服”复合模式,为临时活动、生态演变等预留弹性空间。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儿童游乐、休闲康养等六类基本游憩模块,并结合四季特征丰富全时活动,重点提升冬季和夜间游憩体验,激活公园日夜活力。

在景观联动层面,本市着力构建多维视廊、提升城园互感。依托公园地形与现有建筑,打造高点视廊,在中轴线、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布局观景平台;环绕大型水面、草坪等开敞空间,打造广角视廊,优化植物配置塑造层次景观;面向城市地标与活力圈资源点,打造“线性视廊”,设置观景打卡点引导视线;结合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打造“动线视廊”,打通标志性建筑与山水轮廓线的视线通廊。

多元游线建设则实现空间边界融合与互联互通。依托4万余棵古树名木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主题游线;借助京华绿道、城市画廊等线性生态资源,构建“10+N”条慢行友好的四季观景游线;在生态安全前提下,利用景观河道打造蓝绿交织的滨水游线,2035年将实现主要景观河道全覆盖;同时链接重点商圈,推动“游览消费一体化”,目前64%现状商圈已与市、区两级活力圈交叠。

文化品牌塑造成为提升活力圈内涵的关键。本市将通过公共艺术装置、艺术活动等手段,推动文化艺术进公园,挖掘绿色空间历史文化内涵;以活力圈为单元设计统一视觉识别系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并“一圈一策”策划特色活动与文创产品,打造专属文化品牌IP,推动公园品牌向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年炼成全球顶流: 上海迪士尼...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近日发布的《2024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
动静专访丨谢清松:全会指明方向... 来源:多彩贵州网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湖北美食推荐就选状元甲欢聚餐饮... 在湖北的美食版图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那便是湖北状元甲欢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它宛如一位美食使...
原创 原... 2017年盛夏,我踏上了一场台湾自由行。 本以为会是场充满温情的旅程,却没想到,从满心期待到黯然离场...
游客妙用“咸宁文旅地图小程序”... 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 通讯员 魏张昕 “跟着‘三国历史文化之旅’线路走,赤壁古战场导览、民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