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量价齐跌,茅台、郎酒、泸州老窖的卖酒套路还管用吗 ?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乌苏
图片来源:网络
等着盼着国庆、中秋“双节”,谁知等了个寂寞。看来又要等双十一购物节了。
本来,国庆节、中秋节期间,不少人趁假期举行婚宴,家庭聚餐也多,是白酒销售的传统旺季,但今年,旺季不旺了。
不只是茅台、五粮液等名酒销售遭遇“寒流”,走下沉市场、价格百元以下的光瓶酒也遇到挑战。
从整体看,量价齐跌已经成为白酒行业现阶段的“最大特点”,“双节”白酒整体销售或同比下滑20%,降价也挡不住。卖酒的压力越来越大,经销商越发谨慎,烟酒店很少备货,大多是在有明确订单时才少量补货。
在如此疲软的消费背景下,白酒品牌以前的卖酒“套路”还管用吗?又有哪些变化?值得探究一番。
01
茅台:不用等,30分钟到
很长时间里,买正宗的飞天茅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消费者对飞天茅台有较强的需求,茅台集团投放时也有意控制销量。
另外,在价格上,此前,出厂价和市场价有大几百元的价差,有时甚至超千元,买了即使自己不喝,转手卖出去,也能赚不少,这使飞天茅台相当抢手。
正是因为消费者对飞天茅台有保真、有货的需求,茅台集团推出了“i茅台App”,用于线上申购中签。
消费者在这个App里申购,购买飞天茅台等茅系酒,凭借茅台的影响力和产品特性,三年多时间吸引超过7600万人注册,他们为茅台贡献了超600亿元销售额。
但现在,白酒行情发生变化,53°飞天茅台终端价格下降到1800元上下,价差逐渐消失,消费者抢购茅台酒的热情锐减。数据显示,去年,i茅台收入同比下降10.5%。要知道,i茅台去年营收占到了茅台直营渠道的26.75%,收入下降这么多,能不急吗?
茅台集团的解决办法是,把i茅台从官方申购平台转为官方购买平台,加紧激发这七千多万用户。具体做法是,紧跟美团、阿里、京东,加码即时零售,i茅台推出即时配送,依托平台上千家线下终端体系,公斤茅台、精品茅台最快30分钟可送达。
说白了,就是把公斤茅台、精品茅台更快送到消费者手中,不用等,即时满足,但显然,目前不涉及飞天茅台等热门产品。
做了,但不是不够彻底,什么时候飞天茅台30分钟送达,茅台才是真的急了。
02
郎酒:建庄园,卖体验
喝酒,特别是喝中高端白酒,很多时候,喝的不只是酒,还有情绪和体验。在西方社会,葡萄酒庄园就是提供情绪价值和高价值体验的地方。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曾去欧洲游历了一番,被葡萄酒庄园震撼,回来就抛出大手笔,花了十多年,砸下上百亿,造出了一座郎酒庄园。
与此同时,依托和茅台在赤水河隔岸相望的独特位置,树起“第二茅台人设”,结合郎酒庄园,青花郎确定了“庄园酱酒”的定位。
《食品研报》探访过郎酒庄园,客观来说,在郎酒庄园,既能品酒、买酒、藏酒,还能观光,储酒溶洞群、金樽堡、酒歌广场等都很有特色,还时常举办演唱会、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各种活动,体验丰富,价值感强。
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放到现在,郎酒庄园已经累计接待超过60万人次,这至少说明卖体验较有吸引力。
当前,众多消费者追求情绪价值,郎酒这一策略仍然有效,但难度在于如何吸引更多人前往体验。
毕竟,除非对郎酒或酱酒很有兴趣,如果单纯只想观光,估计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热门旅游景点。
举个例子,仅仅是刚过去的“双节”,河南万岁山武侠城接待游客超过77.3万人次,和白酒深度绑定的郎酒庄园如何能比?
03
肆拾玖坊:江湖味儿的直销
近几年,白酒不好卖,诸多品牌加强了直销,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多数酒企的直销营收获得了双位数增长。
和这些同行不一样,联想前高管张传宗创立肆拾玖坊,一开始就瞄准直销模式。和阿里推崇金庸、讲武侠文化类似,这家酒企也崇尚侠义、兄弟情等江湖文化,用“侠”和“情”来感化人、团结人,有利于形成“全民皆兵”的直销模式。
看这搞法,是不是有安利那味儿?事实上,肆拾玖坊的销售人员很多是底层渴望赚钱的那波人,他们通过发展下线来卖酒。
据报道,肆拾玖坊的组织结构分为总舵股东,共有49人,接着是分舵,有108个分舵,每舵200人,最后是终端堂口,共1万个堂口,每堂30人。截至今年4月的数据,肆拾玖坊已经从49人发展到10多万个合伙人。
一层层下来,上层的人有钱赚,下层的人靠销量,行情好的时候,曾拿下过30亿元的销售额。但近几年,茅台都在求变,体量和声量都小的肆拾玖坊卖酒难度陡增,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
最难熬的,当然是底层的所谓“合伙人”。其实,这也是江湖文化的“通病”——有钱大佬开路虎,没钱小弟更受苦。
04
光良酒:干累活,卖低价
中高端白酒凭借品牌溢价,赚走了行业大部分的钱。数据显示,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6大品牌的营收占A股20家白酒品牌营收的87.6%。
相比之下,低端市场是一片高度内卷的“红海”,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吃到“蛋糕”。比如,光良酒的办法是,把浓香白酒的价格卖到百元以下,并用数据说话,“光良19”是指三年粮食基酒含量不低于19%,“光良39”是指含有39% 的三年粮食基酒,让消费者喝得明明白白。
只是,在宣传上,光良酒官方称这是“数据化品质表达”,给人的感觉是数字化,有故作高端的嫌疑,和下沉市场的定位、用户需求都不大契合。
光良酒真正的“杀手锏”是,像早期的华为,农村包围城市,主打人海战术,以乡镇、县级下沉市场为主,大多在“夫妻店”等地方铺货,把名酒不愿意干、用不着干的脏活、累活、苦活都干了。
在下沉市场,这套办法还比较管用。数据显示,五年多时间,光良酒建立了超过100万个终端,覆盖了30多个省市,卖出4亿瓶酒。
缺点也很明显,当前消费环境下,中高端白酒降价了,低端白酒也降价求生,竞争越发惨烈,加上光瓶酒这个赛道消费者忠诚度不高,光良酒需要更努力,才能守住自己的“基本盘”。
05
泸州老窖:潮牌玩法,讨不到好
在白酒品牌中,除了茅台,最渴望吸引年轻人的,当属泸州老窖,它模仿潮牌玩法,推出了各种联名产品。
比如,和气味研究所合作推出香水系列,和“三体”联名,给52°白酒搞了个悬浮式塔尖设计,还曾和“雪糕刺客”钟薛高合作,推出过含有52°白酒的“断片雪糕”,
最近的动作是,泸州老窖和茶百道数年前联名的“醉步上道”重新上市,40°泸州老窖白酒+宫廷普洱+牛奶,酒精度只有0.5。这么低的酒精度,聊胜于无,老窖相当于给茶百道“当点缀”了。
值得注意的是,泸州老窖这些联名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刚推出的时候,在营销的推动下,可能有一些热度,但热度过后,大多是一地鸡毛,吸引不了多少年轻人,更别说将他们留住,转化为长期用户。
为什么讨不到好?
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此类联名近乎无感,最多凑个热闹,尝个新鲜。平时,相比于喝高度白酒,他们更喜欢喝低度酒、果酒和精酿啤酒,选择也更多。泸州老窖试图用联名“争夺”他们的注意力,改变他们的消费,有点一厢情愿了。
06
听花酒:神仙、大师都救不了
听花酒卖酒,靠的不是酒,而是各种各样看似高端的“背书”。
创立之初,听花酒创始人张雪峰捧出“太上老君”,通过讲述仙人托梦的故事来背书。此后,又邀请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站台,大打“科技牌”。
2024年,因为虚假宣传,被央视3·15曝光,听花酒一度跌落谷底,但当年12月,仍然邀请30余位中国烹饪大师现场品鉴。结果不出意外,听花酒获得“一致好评”。
听花酒习惯性找背书,目的是走高端路线,标准装5860元/瓶,精品装58600元/瓶,价格碾压飞天茅台。看这价格,网友调侃听花酒“还是有点良心,不骗穷人”。
确实是这样,听花酒收割的正是那波有钱、爱面子、图虚荣的人,但被曝光后,有钱人也不买了,送礼也没面子了,核心卖点因此迅速瓦解。
结果是,听花酒母公司青海春天不得不回归旧业,卖起冬虫夏草。2024年,青海春天冬虫夏草和中药收入是酒水业务的4.7倍,卖酒的故事讲不下去了。
07
远明老酒:学华与华,玩超级符号
远明老酒的营销套路,和老干妈、十三香很像,都是在产品包装上突出创始人的形象,但远明创始人任远明一脸大胡子,比那两位形象更鲜明。
有意思的是,远明老酒称自己是在强化“守门人任远明”的超级符号。
看到超级符号,是不是想起西贝,想起华与华?被罗永浩怒怼之后,华与华低调了很多,但表示,部分企业“公开骂,悄悄学,偷偷抄”。
远明老酒可不只是学个超级符号,华与华“占领”机场的玩法也被学了去。
去年11月,远明老酒和一家传媒集团合作,未来3年,将投放价值3亿的广告,覆盖北京、广州、郑州、贵州、济南、厦门等地的机场。
超级符号有了,广告多了,但卖酒怎么搞?据《食品研报》观察,远明老酒常用的方法是,主播在直播间高喊:全年最低的惊爆价、买一箱发三箱、味道堪比某台……
别看怎么说,看怎么做,就“怎么做”而言,远明老酒还算“务实”。
结语
卖酒套路千千万,每家酒企可能都觉得自己的套路更靠谱。
但从长远看,套路难得人心,强化价值才能赢得人心。
顺应市场变化,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正向的产品价值、情绪价值,白酒品牌才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道理简单,难的是做。